2019-2020年七年級思想品德上冊 第8課《與人為善》教學設計 北師大版.doc
《2019-2020年七年級思想品德上冊 第8課《與人為善》教學設計 北師大版.doc》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2019-2020年七年級思想品德上冊 第8課《與人為善》教學設計 北師大版.doc(10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上搜索。
2019-2020年七年級思想品德上冊 第8課《與人為善》教學設計 北師大版 〖教學目標〗 通過對典型案例進行分析及學生參與課堂活動,讓學生懂得善良是人最可寶貴的品質之一,體驗和諧的共同生活需要相互尊重,體會“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理。并能聯系實際,在與人交往中能站在對方的立場上思考問題,真誠、友好地與人交往。 通過尋找身邊助人為樂的榜樣,讓學生感受到助人為樂是一種美德。在實際生活中能盡自己所能幫助他人。 〖教材分析〗 1.邏輯分析 在社會生活中,人人都需要和諧的生活,都希望得到他人友善的對待。想達到這點,講禮貌、平等待人,理解、寬容、尊重他人必不可少。而如今,學生多為獨生子女,孩子過分的以自我為中心已經是一個普遍現象。怎樣才能讓學生發(fā)自內心地站在他人的立場上思考問題,真誠、善良地對待他人?怎樣才能讓學生在與人交往中有個“好人緣”,成為大家喜歡的人呢?本課從“善良是人最可寶貴的品質之一”的觀點入手,讓學生學會“與人為善”。 本課共分為兩站。 第一站:永存善良之心。 主要強調“善良是人最可寶貴的品質之一”,以善良的心對待他人,真誠關愛他人,自己也會得到他人真誠的友愛。 第二站:做一個友善的人。 本站主要從方法上強調怎么做才能成為友善的人,如“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友好地對待陌生人等。從導行的角度向學生提出要求。這些要求既有原則性,又考慮了學生的生活實際,具有可操作性。 圖示: 含義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行為要求 善良是人最寶貴的品質之一 善良的人最易贏得友誼和朋友 永存善良之心 需要真誠 善良的要求 善良是相互的、有限度的 運用正當手段維護自身的合法利益 站在對方的立場考慮問題:換位思考 做一個友善的人 不凌弱欺生 以恰當的方式表現友善 友善地對待身邊的人 樂于助人 2.內容分析 第一站:永存善良之心 輔文: 材料“小佳真的傻嗎?”通過講述事例,提出問題,引發(fā)思考,進而引出本站教學內容。 材料“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對“不做別人不喜歡、不接受的事情”這部分教學內容的補充說明。 材料《披著羊皮的狼》的故事,用以說明偽善終究不長久。建議教師找到原課文,并根據學生的能力狀況、課時安排情況,排演成短劇。 正文包括11個自然段。 前三段主要強調:人要存有善良之心,首要就是對別人不懷有惡意,做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第四自然段主要指出善良的人有何特點,特別強調“善良是人最可寶貴的品質之一”。 第五自然段主要指出善良對個人發(fā)展的重要性,側重在“善良的人最易贏得友誼和朋友”。 第六至九自然段主要強調怎樣才能成為善良的人。首先應該付出真心,拉進心靈之間的距離,回報他人的友善之情;其次要注重量的積累,從日常生活點滴入手。 最后兩段從法律的角度明確指出:公民在受到傷害時,要利用法律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側重增強學生的法律意識。 “知識鏈接”:《名人論善惡》選取外國名家關于善良的經典語句,不僅很精煉地說明“善良是人最可寶貴的品質之一”,還可以擴展學生的文學知識。 “活動平臺”:“助人行動”。 號召學生為同學做一件好事,培養(yǎng)學生觀察生活的能力,將所學原理應用于實際生活的能力。在教學中可以發(fā)展為“秘密伙伴”游戲:教師在每張紙上寫下班上同學的名字,分別裝在信封中。由學生抽簽,抽到內裝哪個同學名字紙條的信封,就是哪個同學的秘密伙伴。然后幫助你的秘密伙伴解決你發(fā)現的他的困難。在幫助他人的過程中體會助人的快樂,并將自己的感受寫下來。 第二站:做一個友善的人 輔文: 材料“士輝在賽后讓大家一起喝淡鹽水”的事例,用以引發(fā)學生的思考:每個同學的家境不同,怎樣維護同學的自尊心?進而指出在人際交往中要換位思考的觀點。 材料“給父母洗腳的家庭作業(yè)”,可以讓學生親自去嘗試、體驗。親人是最親近的人,也是最容易被學生忽略的人。通過親身體驗可以給學生創(chuàng)造回報父母的機會,增加子女與父母的情感交流。 正文包括10個自然段。核心內容是要成為友善的人必須學會站在他人的立場上思考問題。 第一自然段指出為什么需要站在他人的立場上思考問題。由于每個人的社會角色不同,經歷不同,對同一事物的觀念也必然存在差異,這些都會導致人與人之間的矛盾、沖突。所以,為了獲得和諧社會生活必須學會站在他人的立場上思考問題。 第二、三、四自然段主要講解怎樣才能做到站在對方的立場上思考問題。站在對方的立場思考問題,需要站在他人的角度,了解他人的境況、處世方式。站在他人的角度思考問題,不能受到自身特點的影響,要以他人能接受的態(tài)度、方式表現出來。 第五、六、七自然段主要講解怎樣對待自己身邊的人,包括陌生人、親人。禮貌、充滿愛心地對待周圍的人,也體現了自己對自己的尊重。學生往往具有兩面性,對待陌生人與對待自己的父母不是同一種態(tài)度,甚至截然相反。通過教學要讓學生有一顆感恩的心,認識到所有人的存在都是有價值的,從而善待身邊的每一個人。 最后三個自然段主要強調“與人為善的根本是助人為樂”。從理論上要讓學生明確助人為樂是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是公民應有的基本道德素養(yǎng)。從實踐上要讓學生知道助人為樂不一定是做轟轟烈烈的大事,可以從小事做起,做力所能及的事情。 “各抒己見”:通過比較自己為家庭做了什么?父母為家庭做了什么?認識到父母對子女的愛是無私的,體會父母的艱辛。從而反思自己的行為,從情感上親近父母,從行動上關愛父母。 “社會觀察”:通過分析社會生活中亂給游客指路的事例,引發(fā)對“如何對待陌生人”的問題的思考,并通過討論得到正確的方法。 “活動平臺”:“我們都不喜歡……”在學生反思“別人對自己的哪些行為、方式是自己不能接受的”之后,利用換位思考的方法,推己及人,最終得到正確地對待他人的方法。該活動可以將本站的教學內容統(tǒng)一起來,因此可以用來導入新課,并貫穿始終。 “擴展閱讀”:《生活的藝術》選用名家精品文章,既補充說明教學內容,又擴展學生知識面。 〖教學建議〗 1.重點難點分析 讓學生明確“善良是人最可寶貴的品質之一”是本課的教學重點。 與人為善是基本的交往品德。每個人都希望得到他人友善的對待。友善是善良的人對待他人的基本態(tài)度。如果公民不能懷有友善之心,不能以真誠、民主的方式對待他人,就會影響國家的繁榮發(fā)展,影響整個民族素質的提高。一般來說,能夠以友善之心對待他人的人,多數是遵紀守法、能夠與人和睦相處的人。一個國家善良的公民越多,社會環(huán)境就越安定,就會越來越繁榮。因此,對于國家、民族的發(fā)展來說“善良是人最可寶貴的品質之一”。 隨著社會的發(fā)展,社會分工越來越細,越來越要求公民具備合作能力。這必然涉及到與人交往。善良的人能夠真誠地關心他人,在與他人產生矛盾或者沖突時能夠主動地表達自己希望和解的友善態(tài)度,從而贏得和諧的人際關系。相反,缺少良善之心的人經常惡意諷刺、打擊、挑剔他人,自然得不到他人的認可,也就勢必無法在團隊中立足。因此,對于公民個人的發(fā)展來說“善良是人最可寶貴的品質之一”。 教師在進行教學時,應該努力采取多種方式進行教學,避免口頭宣講造成學生心理反感,從而拒絕接受。因此,應該引導學生自己在具體的情境和實例中進行判斷和選擇,可以讓學生講述自己的故事。 如:活動教學――“誰是我們班的愛心天使”評選活動。 步驟一:讓學生分組討論:你認為誰是我們班最有愛心的同學,說出她的典型事例。 步驟二:在小組討論基礎上達成共識,選派代表全班交流。 步驟三:在全班范圍內對各組提名的候選人進行討論,挖掘他們的閃光點。 步驟四:不記名投票選舉“我們班的愛心天使”。 步驟五:揭曉評選結果。 步驟六:請兩名同學扮演記者對當選者進行現場采訪。 步驟七:教師歸納。 “導行”是本課的教學難點。具體包括:如何才能真正做到將心比心,站在他人的立場思考問題;在實際生活中發(fā)自內心,真誠地幫助他人;有度、有禮地對待陌生人,最終使自己成為一個友善的人。 道德是規(guī)范我們該怎么做和不該怎么做的基本行為準則。道德要求廣泛地滲透在人們的家庭生活、學校生活和社會公共生活中。依靠教育、輿論、人們的內心作用和習慣發(fā)生作用。與人為善、助人為樂是公民應有的基本道德素養(yǎng)。然而,積習難改。十幾年的生活習慣、行為習慣不是一兩堂課的教育就可以徹底改變的。初中生處在一個身心發(fā)展變化很快的階段,明辨是非的能力還有待提高。而目前社會上仍存在許多不良現象,如自私、以怨報德等,嚴重影響青少年的價值判斷。因此,讓學生接受,并真正實踐與人為善,不是輕而易舉的事。 教師在進行教學時,應該避免教學方法單一化,努力采用多種教學方法,尤其重視學生的體驗,讓學生進行自我教育。 如:“自我剖析”活動。 讓學生填寫: 我曾經不能釋懷的一件事: 當時的想法: 用換位思考,我會這樣想: 如:編撰“溫情話語”活動。 將學生分組,以組為單位討論哪些話語能夠溫暖別人的心田。討論后把有關善良的句子寫下來,如“我能幫助你嗎?”“祝你好運!”“衷心祝賀你!”“需要時給我打電話?!钡?。 也可以選取典型材料進行分析。如材料:《盲人點燈籠》 在一個漆黑的夜晚,沒有月亮,也沒有星星。在一條偏僻的小巷,一個行人急匆匆地趕路,心里卻害怕得咚咚直響。突然,行人發(fā)現前面有一處光亮,似乎是一個人提著一個燈籠在走。行人急步趕了上去,正想打招呼,卻發(fā)現他是一個盲人,一手拿著竹竿小心翼翼地探路,一手提著一個燈籠。行人很納悶,忍不住問他:“您自己看不見,為什么還要提個燈籠走路?” 盲人答道:“這個問題不止一個人問過我,其實道理很簡單。我提燈籠并不是為自己照路,而是讓別人容易看到我,不會誤撞我,這樣就可以保護自己的安全。而且,這么多年來,由于我的燈籠為別人帶來光亮,別人也常常熱情地攙扶我,使我免去很多危險。我?guī)椭藙e人,也幫助了自己。所以,每到晚上出門,我總是提著一盞燈籠?!? 2.教學過程 第一站:永存善良之心 教師可選用以下方式導入。 (1)事例導入。 教師選取典型事例(貼近學生生活、能夠引起共鳴、有探討價值),留出學生思考的空間,激發(fā)學生對本課教學內容繼續(xù)深入學習的興趣。 如果您的學生中有遇到困難,同學伸出友誼之手關心幫助他的事例。還等什么?拿來用吧! 如材料:《關于善良》 一個印度人,看到一只蝎子掉在水里;于是他伸出手來,想救那只蝎子,結果,那只蝎子狠狠地蜇了他,他很疼,于是下意識地松開了手,蝎子掉在了水里;印度人又伸出手來,結果,那只蝎子還是蜇了他……路人見了,就笑他傻:“它老是蜇你,你還救它干什么?”印度人回答:“是啊,可是蜇人是蝎子的天性,而愛人則是我的天性,我不能因為蝎子蜇人的天性而放棄我愛人的天性呀……我們悲苦的根源其實是我們自己,而不是外界強加到我們身上的東西,假如我們只對自己善良,那么這樣的善良還可以稱得上善良么?” 教師可以根據材料設問:如果你是那個印度人你會怎么做?為什么?從印度人的行為中你得到什么啟示?從而自然導出“人要永存善良之心”。 (2)活動導入。 《講述身邊的故事――介紹自己身邊善良的人和事》(參見:教學活動設計)通過介紹來討論善良在我們生活中的地位、作用,讓學生意識到善良對于人際交往是必不可少的。怎樣才算是善良的人?怎樣才能與人為善?在討論中喚起學生主動學習的渴求,自然導入。 (3)多媒體動畫導入。 使用Flash作品《東北人都是活雷鋒》導入。 《東北人都是活雷鋒》歌詞(詞曲:雪村演唱:雪村) 老張開車去東北,撞了;肇事司機耍流氓,跑了;多虧一個東北人,送到醫(yī)院縫五針,好了;老張請他吃頓飯,喝的少了他不干。他說:俺們那旮都是東北人,俺們那旮特產高麗參,俺們那旮豬肉燉粉條,俺們那旮都是活雷鋒。俺們那旮沒有這種人,撞了車哪能不救人,那個人他不是東北人。 利用音樂動畫,可以同時調動學生多種感官,吸引學生注意力,激發(fā)學習興趣。 (1)不做別人不喜歡、不接受的事情。 例如:1.生活中與他人相處,別人的哪些做法你不能接受? 2.你是否以同樣的方式對待過別人?本站的內容教學主要有以下幾個部分。 孟子說“雖存乎人者,豈無仁義之心哉?其所以放其良心者,亦猶斧斤之于木也,旦單而伐之,可以為美乎?”孟子所說的“良心”就是“仁心”、“善心”。善良的人心中總有著他人,有著社會和集體,要求自己的行為對他人、對社會和集體負責。而在生活中的表現之一就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不把別人不愿意接受的事強加于人。 現在的中學生,由于多數為獨生子女,習慣了別人為自己奉獻一切,因此很少也很難考慮他人的感情,影響同學之間的正常交往。 教學中建議教師調查學情,有針對性地開展教學活動。 可設計填寫活動: 我不喜歡別人對我。 我不喜歡別人以方式對我。 學生填寫后,教師可以讓學生交流,并歸納。主要側重“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不把別人不愿意接受的事強加于人。 (2)善良是人最可寶貴的品質之一。 “惻隱之心,仁之端也;羞惡之心,義之端也;辭讓之心,禮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倍@“仁義禮智根于心”。 教學中可以分析如下材料: 有人以愛小孩聞名,甚至通過兒童福利基金會,認養(yǎng)了一個非洲孩子,并定期匯款過去。但每當朋友提起這件事,他就會嘆氣,十分遺憾地說:“只可惜我認養(yǎng)的是個黑孩子,如果他能長得白些該多好!” 分析:有人在施善的時候,還常懷有偏見、歧視。這是否是真正的善良?善良是人最寶貴的品質,真正善良的人是坦蕩無私的。 教學中也可以設計活動:“善良天使”評選。 讓學生思考誰是他心目中的“善良天使”,說出他(她)的事跡。 教師歸納:“善良天使”的共同特點,如熱情、有同情心、關心他人等。指出:善良是人最可寶貴的品質之一。 同時可以繼續(xù)提問:“善良天使”周圍的人是以什么態(tài)度、什么方式對待“善良天使”的?以利于過渡到下一個問題。 (3)善良的人最易贏得友誼和朋友。 斯賓塞說“野蠻產生野蠻,仁愛產生仁愛,這就是真理。待兒童沒有同情,他們就變得沒有同情;而以應有的友情對待他們就是一個培養(yǎng)他們友情的手段?!币陨屏贾膶Υ耍艘矔陨屏贾膶Υ?,自然容易得到友情。 (4)善良需要真誠的心。 善意產生善行。真正善良的人必定真誠待人。 真誠是一種信念。是一份“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豁達和但求無愧我心的超脫。 偽善可以欺瞞一時,卻無法欺瞞一世。 (5)以善良之心回報友善之情。 本部分是總結性的歸納,尤其重要的是對學生的導行。 “沒有小善,則無大德?!币坏嗡梢苑从程柕墓廨x,一件小事能反映一個人的道德風貌。只要人人都以友善之心,真誠與人相處,就會獲得真摯的友誼。 鼓勵學生從日常生活點滴做起,日積月累,做善良的人。 教學中可以分析典型事例。如材料:《喬治.波爾特的故事》 在一個風雨交加的夜晚,一位行李簡陋、衣衫普通的老人來到費城的一家旅店投宿,他對伙計說:“別的旅店全客滿了,我能在貴處住一晚嗎?”伙計解釋說:“城里舉行大型活動,旅店到處客滿。不過,我不忍心看您沒個落腳處。這樣吧,我把自己的床讓給您,我就在柜臺上搭個鋪?!钡诙?,老人臨行前對伙計說:“年輕人,你能當美國第一流旅館的經理。我要給你蓋個大旅館。”伙計聽了,覺得這老人真是幽默。兩年后的一天,伙計收到邀請信,請他去紐約拜訪那個雨夜的客人?;镉媮淼郊~約,老人把他帶到一幢高樓前,說:“年輕人,這就是我為你建的旅館,請你當經理?!边@位年輕人就是今天紐約奧斯多利亞大飯店的經理喬治.波爾特,那位老人就是石油大王保羅.蓋帝。 分析:故事不長,但很感人。費城旅館的小伙計,雖然他的所為并非什么驚天動地的壯舉,只不過是做了件平凡小事,但卻是為陌生的他人獻出了一片純潔的愛心,雖然看似平常,但真要做到也不容易,而正因為他這樣做了,這就使我們感到很溫暖,覺得生活中充滿了亮色和詩意。給人以關愛是一種社會公德,它的存在是社會健康的標志,如果在社會生活中愛心失蹤了,到處都包藏著禍心、賊心、冷漠的心,人人都相互提防著,彼此都相互算計著,爾虞我詐,勾心斗角,無疑是社會肌體出了毛病,則該好好對癥下藥治治了。 (6)在受到傷害時,要學會用正當手段維護自己的權益。 進行這部分內容教學時,可利用案例分析法。如材料:《自行車丟失之后》 小明和同學去電影院,看完電影出來,發(fā)現自己的自行車不見了,在附近找了幾圈也不見蹤影??葱∶髦钡臉幼?,幾個同學圍了上來。甲說:“舊的不去,新的不來,明天讓你媽再買一輛。”乙說:“要不然你也弄一輛騎走?”丙說:“干脆去黑市買一輛,也就幾十塊錢。”小明站在原地,盤算著…… 提問:根據幾個同學的觀點,請你幫小明出主意。 教師歸納:著重體現公民應該依法維護自己的正當權益。 第二站:做一個友善的人 教師可選用以下方式導入。 (1)事例導入。 教師可以選取典型事例,尤其貼近學生生活、能夠引起共鳴、有探討價值的事例??梢岳媒滩妮o文的事例,也可是相類似的事例。 如,懂事的小君。 小君是某校七年級學生,父母下崗,家里經濟條件不好。在學校,同學們都喝飲料,有雪碧、可樂、橙汁、礦泉水等,只有小君喝白開水。為此小君經常受到同學的嘲笑。小君的媽媽,很想也給自己的孩子買點飲料,避免孩子在同學面前沒面子。小君看看媽媽的白發(fā),想想家里的經濟情況,決定還是喝白開水。 提問:小君的同學的做法對不對?你認為小君是個擁有什么品質的孩子? 分析:小君的同學盲目攀比,忽視了別人的家庭情況;小君能夠站在父母的角度思考問題,理解父母的難處。從而引出“換位思考”的教學內容。 (2)活動導入。 活動主題:齊眉棍游戲 活動準備:約4米長、光滑的長竹竿一根、秒表一塊、教室前部空地。 活動步驟: 步驟一:明確要求。 ?、賹W生以自然組為單位(每組6~10人)參加。 ?、趨⒓踊顒拥拿總€同學朝向一致,雙手呈掌狀貼在棍下方,大拇指不能扶竿,竹竿置于胸部的高度。聽到號令后,集體將竹竿下移,直至放到地面上,竹竿落地時不能出聲,在移動中每個人的雙手都不能離開竹竿,否則將被罰出局,每組出局人數超過三人為失敗。 步驟二:在同學中選擇三人當裁判,其中一人負責計時,另外兩人負責監(jiān)督并將違規(guī)者罰下。 步驟三:學生按要求分組進行活動。 步驟四:在兩組同學活動結束后,以用時最短方為勝利一方。 步驟五:提問:竹竿在移動過程中出現了什么現象?為什么會出現這種現象?(竹竿可能上移、下移但傾斜:誰都怕失敗、被罰出局,誰都只維護自己,忽略了他人) 步驟六:教師歸納。 每個人都不是孤立存在的。在社會生活中必然發(fā)生人與人的聯系。在一個整體中,每個人的立場不同、觀念不同、行為方式也不同,要想協(xié)調一致,必須學會站在對方的立場考慮問題。 本站的教學內容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站在對方的立場考慮問題,需要換位思考。站在對方的立場考慮問題,需要理解。 推薦書目: 《如果給我三天光明》 (海倫.凱勒) 人是具有社會性的,每個人在社會中所扮演的社會角色不同,經歷不同,人生觀、價值觀不同,對同一事物的看法也不相同。在認識和評價別人的時候,我們往往會受到自身特點的影響,總會不由自主地有意識或無意識地用自己的想法來看待和揣測別人,影響對他人和事物的正確判斷。在對他人的理解出現差異的情況時該怎么辦?本部分側重心理學上的“換位思考”原則,也就是將心比心,站在他人的立場,了解他人的思想、感受、處境等,能夠以“如果我是她(他),我將……”的心理,考慮問題。 建議在教學中,調查學生的實際情況,并根據調查結果設計情境,讓學生參與其中,解決實際問題。 (2)以恰當的方式表現我們的友善。 每個人都是社會的一分子。不管他是城里人還是鄉(xiāng)下人,不管他是健康人還是殘障人士,不管他是富翁還是窮鬼,不管他是孩子還是老人。每個人都是獨立的、相對完整的個體。只不過處于弱勢地位的群體,由于種種原因其內心感受容易被忽視。他們比其他人更在乎別人對自己的想法,在乎自己的面子。 可以設計討論活動: 情景:早晨的校園,寧靜清新,操場上、教室里還沒有什么人到來。只有你在樹陰下讀書。這時,你的同學小紅來到學校,不知怎么回事,腳下踉蹌,摔了一跤(恰巧你看到她摔跤,她卻沒看見你)…… 提問:這時你會怎么做?為什么?如果你是小紅,你希望別人怎樣對你?為什么? 教師歸納:在摔得不是很嚴重的情況下,你可能希望沒人看到,自己站起來,若無其事地進教室,避免在別人面前出丑。這時不是沖上去扶別人一把,就一定會得到他人的認可、感激,可能結果正相反。行走在人生的旅途上,誰都會有“摔跤”的時候,當初的尷尬、狼狽,暫時的脆弱、痛楚也在所難免。這個時候,一個人最需要的是有一個獨自撫平創(chuàng)傷、恢復自尊的時間和空間。誠然,這世界需要愛,并因為愛而充滿希望。但當你向對方表達善意、施與關愛的同時,千萬別誤傷了對方的自尊,哪怕他是你最親近的人。所以,善心必須通過恰當的方式、容易被別人接受的方式表現出來,才能達到助人的目的,否則會適得其反。 經驗是通過嘗試得來的,是在體驗的基礎上總結出來的,沒有親身參與和切身體會很難得到。建議老師在教學中多創(chuàng)造機會,讓學生親自嘗試以恰當的方式向不同的人表達愛心。通過學生的體驗引導他們的認識,一步一步提升能力。 (3)友好地對待陌生人,最能反映一個人的內心品質。 現在的孩子都是獨生子女,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個性,要強、好勝,不能吃苦。如何教會孩子與人相處,并能相處融洽是父母、老師關心的一件大事。熱情是一個人待人處事是否富有感情的表現,也是一個人是否關心愛護他人的道德規(guī)范的體現。 進行此部分教學時,教師可以分析典型事例。如材料:《哈佛的教訓》 多年以前,美國哈佛大學的校長就是因為自己的那雙“勢利眼”,而使自己失去了一次難得的發(fā)展機會。 那一天,一對老夫婦沒有事先約定,就直接去拜訪哈佛的校長。老婦人穿的是一條褪色的條紋棉布衣服,而她的丈夫則穿著布制的便宜西服。 校長的秘書一見這對老夫婦的打扮,馬上就斷定,這對鄉(xiāng)下人與哈佛根本不可能有什么業(yè)務關系。 見到秘書,先生低聲地說:“我們要見校長。” 秘書回答說:“他整天都很忙,不會有時間見你們。” 女士接口說:“沒關系,我們可以等。” 一個小時過去了,秘書一直在忙自己的事,把他們冷落在一邊,希望他們自己知難而退,知趣地離開??伤麄儏s沒有離開的意思,固執(zhí)地等在那里。 見此情形,秘書無奈地稟報了校長:“也許他們和您說幾句話就會離開。”校長不耐煩地同意了。 校長接待了來訪的夫婦。 女士告訴他:“我們有一個兒子曾經在哈佛讀過一年書,他喜歡哈佛,他在哈佛的生活很愉快。但是去年,他因車禍死亡。我丈夫與我想在學校里為他留一件紀念物?!? 校長并沒有被感動,反而覺得好笑。他粗聲大氣地說:“夫人,我們不能為每一位曾就讀哈佛而后死亡的人建立遺像的。如果我們這樣做,我們的校園看起來不就和墓園一樣了嗎?” 女士見校長誤會了自己的意思,忙解釋說:“不是的,我們不是要建立一座遺像,我們是想捐一座大樓?!? 校長再次審視了老婦人身上褪色的條紋棉布衣服和她丈夫的布制便宜西服,然后吐了口氣說:“你們知不知道建一座大樓要花多少錢?我們學校建筑物價值超過750萬美元?!? 聽了這話,老夫婦沉默了。校長終于如愿以償,可以把他們打發(fā)走了。 女士轉向她的丈夫說:“只要750萬美元就可以建一座大學?那我們?yōu)槭裁床唤ㄒ蛔髮W來紀念我們的兒子?” 就這樣,斯坦福夫婦離開哈佛,來到加州,成立了斯坦福大學以紀念他們的兒子。 若干年后,這個世界上有了一個與哈佛不分伯仲的大學,就是當年由那對衣著非常寒酸的老夫婦創(chuàng)建的。 ?。ㄕ裕骸吨袊袼刭|訓練100例》,師寧、王頡編著,北京:新世界出版社,xx.11) 教師歸納:哈佛校長因為他的“勢利眼”,因為他的冷漠的對人態(tài)度,使哈佛與斯坦福失之交臂。如果他不是這樣,他的哈佛會更大、更快的發(fā)展。在公共場所遇到陌生人詢問、需要幫助,應該避免臉難看、話難聽,主動、熱情、平等的待人。 我們在生活中接觸最多的是自己的親人。在親人面前最放松,也最容易忽略親人的感受。在教學中老師可以引導學生回歸生活,想想在家里我為家長做了什么。體驗與父母相處的恰當方式。 (4)與人為善的根本是助人為樂。 怎樣做到助人為樂: ①在思想上要樹立助人為樂的幸福觀。②在行動上要躬身實踐助人為樂的精神。 助人為樂,就是把幫助別人當作快樂。它的內在精神是“愛人”、“關心人”。它要求人們以善良仁義之心對人,真心實意地去成全他人,主動熱情幫助別人,關心別人。 助人為樂是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它既是一項很實在、很普通的道德要求,也是一種崇高思想境界的體現。和諧的人際關系是在道德的實踐中形成的,“助人為樂”正是這一道德實踐的重要載體。 進行此部分教學時,教師可選取典型事例分析,如材料:名醫(yī)華佗的故事。 我國古代名醫(yī)華佗,不僅醫(yī)術高明,而且醫(yī)德高尚。他的助人為樂精神感動了許多人。華佗行醫(yī)不像當時其他醫(yī)生那樣,一定要病家尋上門來才給醫(yī)治。他經常是主動去給病人治病。為減輕病人的痛苦,他常常跋山涉水,風餐露宿,到幾千里、上百里以外去給人醫(yī)傷治病。有一次外出看病回來,天已經很晚,途中碰到一個人蹲在路邊呻吟,他就主動走上前去詢問。病人說:“肚子突然痛得厲害,什么東西也不想吃?!比A佗就在路旁為他診斷,告訴他說:“你肚子里有蟲,可向附近小店要三小杯醋酸,喝下去就會好了?!蹦侨苏辙k,果然肚子不疼了。當這位病人要感謝華佗時,華佗卻連名字也沒有留下就走了。類似這樣的事情在華佗的一生中不知有過多少次,經他搶救而生存下來的病人不計其數。 “助人為樂”看似容易,卻很難真正做到。作為中華民族的傳人,我們應該時刻有一顆助人為樂的心?!八腿嗣倒?,手留余香”,在幫助別人的同時使自己的心靈受到一次凈化,充滿成就感和幸福感。 “盡義務不能靠漂亮話,要靠果敢的行動”。助人為樂不能只停留在思想認識上,而應付諸行動。作為中學生,雖然自身的力量有限,但這不妨礙我們有一顆友善的心。在教學中,老師應帶領學生一起發(fā)掘學生力所能及的事,從身邊做起,從小事做起,樹立正確的“義利”觀,弘揚團結友愛、平等互助、扶危幫困的社會主義道德風尚,把“做好事”和“做好人”結合起來。 3.評價建議 (1)建議本課采用描述性評語的方式進行評價。教師觀察學生在日?;顒又斜憩F出來的一些思想傾向,人際交往能力等,用描述性的語言將學生在品德的這一方面的表現寫成評語。評語應以激勵性的語言為主。 (2)建議采用觀察法進行評價。教師在自然狀態(tài)下,有目的、有意識地觀察學生在生活中體現的對待他人的態(tài)度、方式,作為對學生引導、評價的依據。- 配套講稿:
如PPT文件的首頁顯示word圖標,表示該PPT已包含配套word講稿。雙擊word圖標可打開word文檔。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檔作品中含有的國旗、國徽等圖片,僅作為作品整體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設計者僅對作品中獨創(chuàng)性部分享有著作權。
- 關 鍵 詞:
- 與人為善 2019-2020年七年級思想品德上冊 第8課與人為善教學設計 北師大版 2019 2020 年級 思想品德 上冊 教學 設計 北師大
裝配圖網所有資源均是用戶自行上傳分享,僅供網友學習交流,未經上傳用戶書面授權,請勿作他用。
鏈接地址:http://www.wymoca.com/p-32867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