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考歷史一輪復習 第十三單元 古代中國的思想、科技與文學藝術單元評估檢測.doc
《2019-2020年高考歷史一輪復習 第十三單元 古代中國的思想、科技與文學藝術單元評估檢測.doc》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2019-2020年高考歷史一輪復習 第十三單元 古代中國的思想、科技與文學藝術單元評估檢測.doc(7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上搜索。
2019-2020年高考歷史一輪復習 第十三單元 古代中國的思想、科技與文學藝術單元評估檢測 一、選擇題(共12小題,48分) 1.《孟子》載:“善政不如善教之得民也。善政,民畏之;善教,民愛之。善政得民財,善教得民心?!睋丝芍?,孟子強調( ) A.道德教化 B.興辦教育 C.克己復禮 D.禮法并用 【解析】選A。從“善教,民愛之”和“善教得民心”可知強調的是教化功能,故A正確;題中沒有涉及興辦教育,故B錯誤;C是孔子思想,故C錯誤;D是荀子思想,故D錯誤。 2.(xx南昌三校聯考)戰(zhàn)國末年,呂不韋認為:“老聃貴柔,孔子貴仁,墨翟貴廉,關尹貴清……”又說:“一則治,異則亂?!蹦恕笆蛊淇腿巳酥?,以為八覽、六論、十二紀”,撰成《呂氏春秋》。材料表明呂不韋是想( ) A.強化君主專制統(tǒng)治 B.禮樂與法制并舉 C.強調思想文化專制 D.融合諸子百家思想 【解析】選D。材料中呂不韋闡述了諸子百家學說的特點,并提出“一則治,異則亂”的觀點,即思想統(tǒng)一有利于天下大治,思想多樣化易帶來動亂。為了把諸子百家思想融合為一家,他主持編撰了《呂氏春秋》,故選D。A、B兩項材料中并無體現,C項表述錯誤,呂不韋強調融合多家思想而非強調思想專制。 【拓展延伸】儒家、法家和道家治國思想的不同 (1)儒家推崇“人治”,即治國時偏重人的作用,實行“仁政”,是一種民本思想。 (2)法家主張“法治”,主張用法令來統(tǒng)一人們的思想和行為,建立君主專制的中央集權國家。 (3)道家主張“無為而治”,即不要把自己的意志強加給社會,順應時勢和民心。 3.(xx北京朝陽區(qū)模擬)漢代的新儒學融合了各家思想,像一個綜合體。其主張有“天者,百神之大君也”“陽,天之德;陰,天之刑”“國之為國者德也,君之為君者威也。故德不可共,威不可分”等。其新儒學體系吸收了( ?。? ①“天子為暴,天能罰之”(墨家) ②“諸法因緣生,諸法因緣滅”(佛教) ③“制人者陽,制于人者陰”(黃老之學) ④“柄者,殺生之治也;勢者,勝眾之資也”(法家)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解析】選D。由材料中“天者,百神之大君也”,可判斷①符合題意;由材料中“陽,天之德;陰,天之刑”,可判斷③符合題意;由材料中“國之為國者德也,君之為君者威也。故德不可共,威不可分”,可判斷④符合題意;②在材料中無法體現,故選D項。 4.公元2世紀后期,《詩》《書》《春秋》等七經刻成石碑,立于洛陽太學,史稱“熹平石經”,它是中國最早的官定儒家經本,下圖為該石經殘石。下列對上述材料的解讀確切的是( ?。? A.石碑上文字的書體始創(chuàng)于漢代 B.太學推動了民間入仕風氣高漲 C.儒學開始被確立為正統(tǒng)思想 D.儒學教育官方化和制度化的發(fā)展 【解析】選D。由題目中的信息“立于洛陽太學”“中國最早的官定儒家經本”可知儒學教育官方化和制度化的發(fā)展,D正確;圖片中的文字的書體為出現于秦朝的隸書,A錯誤;推動民間入仕風氣高漲的制度應為科舉制,B錯誤;漢武帝時期,儒學被確立為正統(tǒng)思想,早于題目中的時間“公元2世紀后期”,C錯誤。 5.(xx北京西城區(qū)模擬)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注重個人修養(yǎng),追求人格完善的美德傳統(tǒng)在春秋戰(zhàn)國時期形成,漢代以后尤其是歷經宋明理學的發(fā)展,更進一步強化。下列不能反映這一傳統(tǒng)美德的是( ?。? A.“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 B.“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C.“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 D.“忠、孝、廉、節(jié)” 【解析】選C。材料強調的是個人修養(yǎng),而C體現的是統(tǒng)治政策,故C符合題意。 6.(xx北京西城區(qū)模擬)某思想家主張:“君子之學以明其心。其心本無昧也,而欲為之蔽,習為之害。故去蔽與害而明復,匪自外得也。”該思想家可能是( ) A.孟子 B.董仲舒 C.王陽明 D.顧炎武 【解析】選C。由材料中“君子之學以明其心”“匪自外得也”,體現了心學思想,故選C項。 7.黃宗羲被蔡元培稱為中國的盧梭,他的《明夷待訪錄》被認為是中國的《人權宣言》,這一提法的依據是( ) A.批判君主專制,具有啟蒙作用 B.倡導開明政治,效仿西方制度 C.否定傳統(tǒng)文化,促進民主發(fā)展 D.提出主權在民,主張平等自由 【解析】選A。黃宗羲批判君主專制,具有早期啟蒙作用,A正確;黃宗羲沒有效仿西方制度,B錯誤;黃宗羲不是否定傳統(tǒng)文化,是對傳統(tǒng)文化批判繼承,C錯誤;提出主權在民的是盧梭,D錯誤。 8.(xx南昌三校聯考)梁啟超在《中國近三百年學術史》中對一學者做過如下評價“所以能在清代學術界占重要位置,第一,他做學問的方法,給后人許多模范;第二,他所做學問的種類,替后人開出路來”。材料中梁啟超褒獎的學者是( ?。? A.李贄 B.王夫之 C.黃宗羲 D.顧炎武 【解析】選D。根據材料“第一,他做學問的方法,給后人許多模范;第二,他所做學問的種類,替后人開出路來”可知,這是顧炎武倡導的經世致用方法,故選D。A、B、C與材料不符,故排除。 9.英國文藝復興時期的哲學家培根指出:“印刷術、火藥、指南針曾改變了整個世界,變化如此之大,以致沒有一個帝國,沒有一個學派,沒有一個顯赫有名的人物,能比這三種發(fā)明在人類事業(yè)中產生更大的力量和影響?!边@里所說的影響主要是指( ?。? A.促進了西歐社會制度的轉型 B.推動了文藝復興向西歐的擴展 C.誘發(fā)了英國工業(yè)革命的興起 D.揭開了世界整體化進程的序幕 【解析】選A。本題主要考查解讀和獲取材料信息、調動和運用知識的能力,切入點是三大發(fā)明對世界的影響。分析材料,依據“印刷術、火藥、指南針曾改變了整個世界”“(三大發(fā)明)在人類事業(yè)中產生更大的力量和影響”并聯系新航路開辟、文藝復興、宗教改革等內容思考,促進了西歐由封建社會向資本主義社會的轉型,故選項A符合題意。 10.(xx綿陽一模)明朝后期開始,利瑪竇等歐洲傳教士先后來華,把歐洲的天文、數學、地理等著作介紹到中國,同時把中國的《大學》《論語》等典籍介紹到歐洲,歐洲學者稱之為“一次相互的啟蒙”。這表明當時( ) A.“中學西傳”與“西學東漸”客觀并存 B.傳教士為中國的自然科學注入新的生機 C.儒家經典成為歐洲啟蒙運動的重要武器 D.“相互的啟蒙”推動中西文明轉型進步 【解析】選A。根據材料關鍵信息“明朝后期……歐洲的天文、數學、地理等著作介紹到中國,同時把中國的《大學》、《論語》等典籍介紹到歐洲”可見當時出現了“中學西傳”與“西學東漸”,故A項正確;根據材料關鍵信息“一次相互的啟蒙”可見B、C項沒有完整反映材料信息,故B、C項錯誤;明朝后期的中國沒有實現文明的轉型,故D項錯誤。 11.中唐以來,寺院“俗講”盛行,內容是地道的世俗生活、民間傳說和歷史故事,“愚夫冶婦樂聞其說,聽者填咽寺舍。瞻禮崇奉,呼為和尚。教坊效其聲調,以為歌曲”。與出現這種現象相關的因素是( ) A.理學興盛 B.民族融合 C.宗教虔誠 D.市民階層 【解析】選D。隨著商業(yè)的發(fā)展,中唐以來城市的繁榮,市民數量的不斷增加,能夠更適應市井生活需要的寺院“俗講”盛行,受到市民歡迎,故D正確。 12.(xx廣東百校聯考)南朝人王愔稱:“次仲(人名)始以古書方廣,少波勢,建初中,以隸草作楷法,字方八分、言有????!庇纱丝芍鯋终J為( ?。? A.次仲是隸書的創(chuàng)立者 B.次仲嘗試立草書 C.古代的書是用楷體寫的 D.字體演變具有繼承性 【解析】選D。依據材料中“古書方廣,少波勢”“以隸草作楷法”等信息可知,“次仲”對書法作了改進,其風格“字方八分、言有模楷”,故選D。A、C與史實不符,B與材料無關,排除。 【拓展延伸】古今一脈相承的漢字 漢字源遠流長。它既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又是至今碩果僅存的一種方塊表意文字。世界上另外幾種最古老的文字,如兩河流域蘇美爾人創(chuàng)造的楔形文字、尼羅河流域古埃及人創(chuàng)造的圣書字、中美洲印第安族瑪雅人創(chuàng)造的象形文字,都已經成為死文字,不再使用。漢字從距今三千多年的甲骨文字,一直到今天的現代文字,盡管在形體上、讀音上或字義上發(fā)生了一些變化,但是在性質上并沒有發(fā)生根本性變化?,F代漢字和古代漢字一脈相承,現代漢字是從古代漢字基礎上逐漸演變、發(fā)展而來的。 二、非選擇題(共2小題,52分) 13.(xx南京摸底)(26分)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 桀紂之失天下,失其民也;失其民,失其心也。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也?!锰煜乱惨匀?,其失天下也以不仁。國之所以廢興存亡者亦然。天子不仁,不保四海……今惡死亡而樂不仁,是猶惡醉而強酒。 ——《孟子》 材料二 且天之生民非為王也,而天立王,以為民也。故其德足以安樂民者,天予之;其惡足以賊害民者,天奪之。 ——董仲舒《春秋繁露》 材料三 天下之務莫大于恤民,而恤民之本,在人君正心術以立紀綱。蓋天下之紀綱不能以自立,必人主之心術公平正大,無偏黨反側之私,然后有所系而立。 ——《宋史朱熹傳》 材料四 然則,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向使無君,人各得自私也,人各得自利也。嗚呼!豈設君之道固如是乎?古者天下之人愛戴其君,比之如父,擬之如天,誠不為過也。今也天下之人怨惡其君,視之如寇讎,名之為獨夫,固其所也。 ——黃宗羲《明夷待訪錄》 (1)材料一認為君主治理天下的關鍵因素是什么?為此,孟子提出了怎樣的主張?(6分) (2)材料二體現了董仲舒的什么思想?結合所學知識,指出董仲舒提出這一思想的目的。(8分) (3)材料三中朱熹認為治國的關鍵是什么?結合所學知識回答其“立紀綱”的主要途徑。(4分) (4)據材料四并結合所學知識,指出黃宗羲思想的歷史價值。(4分) (5)綜合上述材料,中國古代的儒學家們對“君權”有何共同認識?(4分) 【解析】第(1)題第一問根據材料一中的“桀紂之失天下,失其民也;失其民,失其心也。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也”回答;第二問結合材料“天子不仁,不保四?!駩核劳龆鴺凡蝗剩仟q惡醉而強酒”和所學知識回答。第(2)題第一問根據材料二中的“天立王”和“故其德足以安樂民者,天予之;其惡足以賊害民者,天奪之”概括回答;第二問結合所學知識回答。第(3)題第一問根據材料三中的“在人君正心術以立紀綱”回答;第二問根據材料三中“蓋天下之紀綱不能以自立,必人主之心術公平正大,無偏黨反側之私,然后有所系而立”回答。第(4)題根據材料和所學知識,回答出黃宗羲的思想及影響即可。第(5)題結合材料一中孟子的“民貴君輕”,材料二中董仲舒的“神化君權,警誡君主”,材料三中朱熹通過存天理,滅人欲來“正君心”,材料四中對君主專制的批判,可以歸納出儒學家共同的認識是限制君權。 答案:(1)因素:民心的得失。(2分)主張:施仁政;民貴君輕。(4分) (2)思想:君權神授;天人合一、天人感應。(4分)目的:神化君權;警誡君主。(4分) (3)關鍵:正君心。(2分)途徑:存天理,滅人欲。(2分) (4)價值:抨擊君主專制制度;對以后反專制斗爭起了積極推動作用。(4分) (5)認識:限制君權。(4分) 14.(26分)閱讀下列材料: 材料一 (宋代)士大夫家以藏書名者,所在多有……其最富者,至逾十萬卷,蓋超過于宋之館閣矣。 ——柳詒徵《中國文化史》 材料二 材料三 這種特色,不僅在天文學、數學、物理學、化學、生物學、地學等自然科學各分支中表現出來,在工程技術、農學、醫(yī)藥學等方面更突出地顯示出來。譬如,就我國古代的物理學而言,力學知識是與農耕技術、都邑建筑、鐵制工具、各種原動力和簡單機械的應用、水利工程、船舶制造、材料選配等緊密相連的;聲學知識是與樂器制造、音樂娛樂活動、禮樂制度的推進、特殊需要建筑的建造以及軍事活動等緊密相關;熱學與物理學知識則與冶煉業(yè)和煉丹術、火藥、火箭的研制,氣象、氣候的觀測以及日常生活等相聯系,電學與磁學知識則與雷電現象的觀察、防避,冶鐵業(yè)的發(fā)展,地形測量,航海事業(yè),軍事,醫(yī)學以及日常生活等緊密相關,光學知識則與古鏡研制、照相、火的利用、自然現象的觀察、對天然晶體的考察等息息相連。 ——袁運開《中國古代科學技術發(fā)展 歷史概貌及其特征》 請回答: (1)指出材料一所述的歷史現象并說明造成上述現象的主要原因。(8分) (2)據材料二,比較并指出3-15世紀和15世紀后兩個時期中西科技成果比較的走勢。結合所學知識分析15世紀以后中國科技發(fā)展走勢的原因。(14分) (3)結合材料三和所學知識,概括中國古代科技發(fā)展的“這種特色”。(4分) 【解析】本題考查中國古代科技的發(fā)展及其特色,側重考查從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和概括分析能力。解答第(1)題,應注意依據材料中的關鍵信息來歸納現象,主要原因應結合所學知識從活字印刷術的發(fā)明、印書量的增加來加以說明。第(2)題考查對曲線圖表的解讀和概括能力,同時審題要把握比較并指出走勢、原因等關鍵,答案中要體現中西兩時期的走勢,原因可以從政治、經濟、思想三個層面來分析。第(3)題,注意結合材料三和所學知識來概括“這種特色”。 答案:(1)現象:宋代士大夫大量藏書。(2分)原因:宋朝時活字印刷術的出現,使書籍得以大量印制,為士大夫藏書提供了方便。(6分) (2)走勢:3-15世紀中國科技領先于西方,15世紀以后中國科技逐漸落后于西方。(4分)原因:小農經濟長期占據主導地位,科技發(fā)展缺乏社會推動力;科舉制阻礙了大多數讀書人對科技進步的追求;重農抑商政策和明清海禁政策則阻隔了中西方文化交流;傳統(tǒng)“重道輕器”觀念也對知識分子產生了負面影響。(10分) (3)特色:經驗性、描述性、實用性與本土化。(4分)- 配套講稿:
如PPT文件的首頁顯示word圖標,表示該PPT已包含配套word講稿。雙擊word圖標可打開word文檔。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檔作品中含有的國旗、國徽等圖片,僅作為作品整體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設計者僅對作品中獨創(chuàng)性部分享有著作權。
- 關 鍵 詞:
- 2019-2020年高考歷史一輪復習 第十三單元 古代中國的思想、科技與文學藝術單元評估檢測 2019 2020 年高 歷史 一輪 復習 第十三 單元 古代 中國 思想 科技 文學藝術 評估 檢測
裝配圖網所有資源均是用戶自行上傳分享,僅供網友學習交流,未經上傳用戶書面授權,請勿作他用。
鏈接地址:http://www.wymoca.com/p-26198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