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中歷史《物質生活和社會習俗的變遷》教案6 人民版必修2.doc
《2019-2020年高中歷史《物質生活和社會習俗的變遷》教案6 人民版必修2.doc》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2019-2020年高中歷史《物質生活和社會習俗的變遷》教案6 人民版必修2.doc(7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上搜索。
2019-2020年高中歷史《物質生活和社會習俗的變遷》教案6 人民版必修2 第一部分:教案內容 【教學設計】 教材內容分析: 本課講述了近代以來物質生活和社會風俗的變遷的情況。鴉片戰(zhàn)爭后,隨著西方資本主義政治、經濟、文化勢力進入中國,引起了中國社會的劇烈變動,與此相伴隨,中國人民大眾的物質生活和社會習俗等方面,也開始發(fā)生了前所未有的深刻變化。隨著中西各種社會文化因素的相互激蕩和交匯,出現(xiàn)了許多色彩斑斕、新奇特異、意味深遠、令人目不暇接的新鮮事務,形成了中國社會生活和文化生活開始走向近代的廣闊畫面。這種變化總的趨勢是:由以往的閉關自守,轉而為面向世界;由過去的封建傳統(tǒng)天下,變而為向近代化的趨進。 歷史課程標準:了解近代以來人們物質生活和社會習俗變化的史實,探討影響其變化的因素。 重點:物質生活和社會習俗變化的原因、特征。 難點:中國社會變動對社會生活產生的影響。 【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能力 掌握近代服飾、餐飲、居室建筑與家具陳設、社會習俗的變化情況。 通過歸納、比較物質生活和社會習俗的變遷情況,培養(yǎng)歸納的能力。 通過思考“為什么近現(xiàn)代中國社會物質生活和社會習俗會有如此大的變化”等問題,培養(yǎng)站在歷史發(fā)展的角度思考問題的能力。 二、過程與方法 根據(jù)教科書和教師提供的相關圖片、史料和音像資料,運用豐富的歷史想象力,再現(xiàn)近現(xiàn)代社會生活的場景。主動參與,進而不斷加深對歷史和現(xiàn)實的理解。 在教師的指導下,通過圖書館、上網瀏覽等方式,親自參觀、收集資料、主動探索、合作交流以及體驗、感悟和反思,拓展學習的時間和空間。 三、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 將近現(xiàn)代物質生活和社會習俗的變遷置于近現(xiàn)代中國社會發(fā)展變化的大背景之下,使學生認識到:它的發(fā)生是必然的,同時,它的特點也是時代造就的,從而使學生受到唯物史觀教育。 【教學流程】 問:與我們生活最為密切的內容是什么? 答:衣、食、住、行。 本節(jié)課我們著重學習“衣”、“食”、“住”三個方面的內容。這三個方面的變化與一個時期經濟的發(fā)展、變化和一個地區(qū)、一個民族的文化背景有密切的關系。請同學閱讀課本,思考:中國近現(xiàn)代男女服飾有什么樣的變化? 答:男子服飾原來以長跑馬褂為主,鴉片戰(zhàn)爭后西裝傳入,民國成立后開始流行;辛亥革命以后的幾十年,中山裝成為男子喜歡的標準服裝;改革開放后,男子服裝出現(xiàn)了多樣化的趨勢。 【投影: 】 問:為什么西式服裝能夠被國人接受并得以流行? 【從穿著的角度來講,西裝適體、瀟灑;從中國社會政體的轉變角度看,是民國成立后剪發(fā)易服的產物。共和建立,剪除辮子,移風易俗成為時代潮流。剪發(fā)必然引起服飾的變化,因而剪發(fā)風行必然推動易服潮流的興起。民國成立后,清朝袍褂、補服等都已過時,滿式的鞋帽、衣飾已受到人們的厭棄。但是,在民國初年,成熟的中式服裝尚未出現(xiàn),在易服的風氣中出現(xiàn)了一股盲目的西化傾向;從社會思潮的角度來看,民國初年服飾崇洋風氣受西化思潮的推動。民主共和的建立實質上是在制度層面學習近代西方文化,辛亥革命的理論及其制度模式均直接源于西方。革命黨人長期在海外活動,接受西方文化較多。因而,當共和制度建立后,新政府以西方社會政治為原本進行大量改革,仿行西政西俗成為一時風氣,在都市社會興起一股西化思潮?!? 據(jù)說,1911年辛亥革命后,孫中山從歐洲回到上海,在上海的榮昌祥呢絨西服號定做過幾套西服,穿著很滿意。于是,他要求服裝師傅以日本陸軍士官服為基樣,設計一套直翻領的四貼袋服裝,袋蓋成倒山形筆架式,紐扣為五粒,象征五權憲法。這就是今天中山裝的樣式。這種樸實、莊重的新式服裝開始在國內官員和學生中流行開來。民國初年政府規(guī)定的禮服仍以長袍、西裝為準,但至20世紀20年代末,國民政府重新頒布《民國服制條例》時,中山裝被確定為禮服之一,中山裝更加流行了,國際上也視中山裝為中國男子禮服。 問:你知道中山裝造型的含義嗎? 【投影: 】 【播放:中山裝視頻】 那么女子服飾有什么變化呢? 答:女子服飾從晚清的寬松肥大開始向稱身適體、短袍窄袖的方向發(fā)展,旗袍的誕生就是一個典型;20世紀50年代至60年代中期,以列寧裝和連衣裙為特征的蘇式服裝受青睞;改革開放后,女性服飾從封閉走向開放。 【投影: 】 【播放:旗袍視頻】 ?。ò鍟┮弧⒁? ?、苯?840—1949)服飾變化 男子:長袍馬褂——西裝——中山裝 女子:旗袍的改良 ?、残轮袊椬兓? 【投影:近代以來中國服飾的幾次大變遷 第一個階段:鴉片戰(zhàn)爭后到新中國建立。 主要特征:中式與西式、傳統(tǒng)和現(xiàn)代服飾并存; 具體表現(xiàn):西裝、中山裝、旗袍同時流行。 第二個階段:新中國建立后到十一屆三中全會。 主要特征:與革命相關的服飾成為主流; 具體表現(xiàn):列寧裝、干部裝、綠軍裝成為時尚。 第三個階段:十一屆三中全會后。 主要特征:與世界接軌,多彩呈現(xiàn); 具體表現(xiàn):服飾美觀大方,款式層出不窮。】 (板書)二、食 ⒈四大菜系 ?、参鞑团c中餐 俗話說:“民以食為天”。你能說出中國的四大菜系各有什么特色和招牌菜嗎? 【魯菜:山東菜是由濟南和膠東兩地的地方菜演化而成的。其特點是清香、鮮嫩、味純而著名,十分講究清湯和奶湯的調制,清湯色清而鮮,奶湯色白而醇。濟南菜擅長爆、燒、炸、炒。招牌菜有:糖醋黃河鯉魚、九轉大腸、湯爆雙脆、燒海螺、燒蠣蝗、烤大蝦、清湯燕窩、干蒸加吉魚、油爆海螺、扒原殼鮑魚、奶湯核桃肉、白汁瓤魚、麻粉肘子。 粵菜:粵菜是以廣州、潮州、東江三地的菜為代表。菜的原料較廣,花色繁多,形態(tài)新穎,善于變化,講究鮮、嫩、爽、滑,一般夏秋力求清淡,冬春偏重濃醇。調味有所謂五滋(香、松、臭、肥、濃)、六味(酸、甜、苦、咸、辣、鮮)之別。其烹調擅長煎、炸、燴、燉、煸等,菜肴色彩濃重,滑而不膩。招牌菜有:五蛇羹、鹽火雞、蠔油牛肉、烤豬、干煎大蝦碌、冬瓜盅。 川菜:正宗川菜以四川成都、重慶兩地的菜肴為代表。其特點是酸、甜、麻、辣香、油重、味濃,注重調味,離不開三椒(即辣椒、胡椒、花椒)和鮮姜,以辣、酸、麻膾炙人口,享有“一菜一味,百菜百味”的美譽。在咸、甜、麻、辣、酸五味基礎上,加上各種調料,相互配合,形成各種復合味。招牌菜有:大煮干絲、黃燜鰻、怪味雞塊、麻婆豆腐。 淮揚菜:由蘇州、揚州、南京、鎮(zhèn)江四大菜為代表。其特點是濃中帶淡,鮮香酥爛,原汁原湯濃而不膩,口味平和,咸中帶甜。其烹調技藝擅長于燉、燜、燒、煨、炒而著稱。蘇州菜口味偏甜,配色和諧;揚州菜清淡適口,主料突出,刀工精細,醇厚入味。招牌菜有:清湯火方、鴨包魚翅、松鼠桂魚、西瓜雞、鹽水鴨。】 19世紀40年代后,西方飲食文化的傳入對中國的傳統(tǒng)食俗產生什么影響? 答:西餐逐步開始在中國流行,西式糖果糕點與飲料也開始受到國人的歡迎;洋蔥、土豆、卷心菜、胡蘿卜等和西式佐料如番茄沙司、胡椒粉、咖喱粉、味素等進入百姓家;西式點心也逐步成為國人飲食的重要組成部分。 【投影:西餐的程序與一般禮節(jié) 西餐種類繁多,不同的菜系、不同的規(guī)格有所差異,但其基本順序大體相同。主要程序如下: 一、飲料(果汁)、水果或冷盆,又稱開胃菜,目的是增進食欲。 二、湯類(也即頭菜)。需用湯匙,此時一般上有黃油、面包。 三、蔬菜、冷菜或魚(也稱副菜)??墒褂脡|盤兩側相應的刀叉。 四、主菜(肉食或熟菜)。肉食一般配有熟蔬菜。 五、餐后食物。一般為甜點心、水果、冰淇淋等。 六、最后為咖啡。喝咖啡應使用咖啡匙、長柄匙。 進餐時,除用刀、叉、匙取送食物外,有時還可用手取,如吃雞、龍蝦、餅干、薯片或小粒水果。面包則一律手取?!? (板書)三、住 傳統(tǒng)建筑——中西合璧——新式住宅 【投影:四合院平面圖】 四合院規(guī)模不同,大小相差懸殊。但無論大小,都是由基本單元組成的。由四面房屋固合起一個庭院,為四合院的基本單元,稱為一進四合院,兩個院落即為兩進四合院,三個院落為三進四合院,依此類推。 北京大型四合院(如王府)可多達七進、九進院落,除中路主院外,兩側還有東西跨院,可謂“深宅大院”。 由于日照的影響,四面的房子以座北朝南為最好,所以,四合院都以北房為正房,東西兩側次之,為廂房,與北房相對的南房稱為倒座房。中型或大型四合院的最后一排正房為后罩房。 兩進院落以上的四合院,一般都分為內宅和外宅,由二門——垂花門或屏門聯(lián)接溝通。 四合院的正房、廂房之間,一般由抄手游廊聯(lián)接溝通。 抄手游廊是開敞式附屬建筑,既可供人行走,又可供人休憩小坐,觀賞院內景致。 四合院的建筑色彩多采用材料本身的顏色,青磚灰瓦,玉階丹楹,墻體磨磚對縫,工藝考究,雖為泥水之作,猶如工藝佳品。 【投影:近代上海民居帶有典型的歐式風格,又不失中國南方民居特點。】 活動:看了下面的圖片,你能說出它們是我國哪些地區(qū)的民居嗎? 【投影:永定土樓、江南水鄉(xiāng)、蒙古包、窯洞、西藏建筑、西雙版納吊腳樓、喬家大院】 問:西方居住理念傳入中國之后,中國居室建筑與家具陳設發(fā)生了哪些變化? 答:中國的居室建筑與家具陳設經歷了中西合璧到完全西化的變化過程。19世紀下半葉,在保留基本格局的前提下,許多傳統(tǒng)的四合院式住宅開始了部分洋化改造。除了四合院的形式之外,布局設施已全部歐化。20世紀30年代前后,開始出現(xiàn)完全歐化的新式里弄住宅、花園式住宅、公寓式住宅,此外,西式的家具陳設開始受到城市居民的歡迎。 (板書)四、風俗 請同學們閱讀課本,找一找:對習俗風尚影響最大的歷史事件有哪些?習俗風尚的變化趨勢是什么? 答:歷史事件有:辛亥革命、新文化運動、新中國成立和改革開放。 變化趨勢:婚姻由古代的父母包辦到近代的主張婚姻自主,新中國建立后戀愛自由、婚姻自主;婚姻禮俗也開始刪繁就簡,仿效西方的新式婚禮。 喪禮在19世紀末20世紀初開始趨于簡化,出現(xiàn)帶有強烈西方色彩的新式喪禮;新中國成立后,殯葬風俗由土葬開始向火葬改革。 在民國成立后,開展了剪辨易服、迫令放足、破除神權、反對迷信等活動;交際禮儀從古代的跪拜作揖向點頭鞠躬轉變,握手逐漸成為社交場合的常見禮節(jié)。 【投影:舊式婚禮、新式婚禮】 問:根據(jù)你平時的了解,古代和近現(xiàn)代的婚姻有哪些不同? 答:…… (板書)⒈婚姻:父母之命,媒妁之言 ↓ 婚姻自主,刪繁就簡 ↓ 戀愛自由,婚姻自主 【投影:不同時期的結婚照】 ?。ò鍟矄识Y ?、称渌L俗 【播放視頻:剪辮、纏足】 第二部分:相關資料 【練習與測驗】 課本第56頁“學習思考” 答:中國居室建筑出現(xiàn)西化的趨向,中西合璧成為典型特征。西式的家具陳設,如沙發(fā)、茶幾、寫字臺等受到中國居民歡迎。 課本第57頁“自我測評”1 答:服飾:古代與階級、身份緊密相連,近現(xiàn)代向美觀、平民化轉變。飲食:西菜東點成為國人飲食的重要組成部分。居?。壕邮医ㄖ图揖哧愒O出現(xiàn)西化趨向。特征表現(xiàn)為從封閉走向開放,中西合璧。 課本第57頁“自我測評”2 答:使中國的物質生活和社會習俗呈現(xiàn)中西合璧的特點。豐富了人們的日常生活,簡化了繁瑣的習俗,促進了經濟的發(fā)展。 課本第57頁“材料閱讀與思考” 答:首先,近代社會“尤尚機器”,辮子的存在容易誤纏機器,從而阻礙了機器的使用;其次,辮子的存在不便于近代方式的戰(zhàn)爭的需要;再次,辮子的存在既不衛(wèi)生又會耗時梳刮。 風俗反映了民眾的一種普遍社會心理,它的變遷勾勒出民族文化心理和社會意識的發(fā)展歷程,社會的變化是社會生產方式、生產關系的變化,歸根到底表現(xiàn)為生活方式的改變,生活方式的變化又推動了社會關系的變化。所以社會生活的方式,也就是風俗,既是生產力發(fā)展的最終目的,又是促使社會關系變化的不可取代的物質力量。對辮子的態(tài)度,極為敏感地反映了在西方思想影響下社會風尚的劇烈變化。- 配套講稿:
如PPT文件的首頁顯示word圖標,表示該PPT已包含配套word講稿。雙擊word圖標可打開word文檔。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檔作品中含有的國旗、國徽等圖片,僅作為作品整體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設計者僅對作品中獨創(chuàng)性部分享有著作權。
- 關 鍵 詞:
- 物質生活和社會習俗的變遷 2019-2020年高中歷史物質生活和社會習俗的變遷教案6 人民版必修2 2019 2020 年高 歷史 物質生活 社會 習俗 變遷 教案 人民 必修
裝配圖網所有資源均是用戶自行上傳分享,僅供網友學習交流,未經上傳用戶書面授權,請勿作他用。
鏈接地址:http://www.wymoca.com/p-25715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