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級語文下冊 第7單元 29 答司馬諫議書習題課件 語文版.ppt
《九年級語文下冊 第7單元 29 答司馬諫議書習題課件 語文版.ppt》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九年級語文下冊 第7單元 29 答司馬諫議書習題課件 語文版.ppt(18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wǎng)上搜索。
29.答司馬諫議書,1.走近作者 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晚年號半山,臨川人,曾被封為荊國公,世稱王荊公,卒謚文,又稱王文公。他是北宋著名的政治家,兩次出任宰相,堅持推行變法,世稱“王安石變法”。列寧稱他是“中國十一世紀的改革家”。王安石又是著名的文學家,唐宋八大家之一,他在詩、詞、散文等方面都有顯著的成就,主張為文應“有補于世”,“以適用為本”。其著作有《臨川先生文集》《王荊公詩文集》。 2.背景鏈接 北宋神宗時期,階級矛盾和民族矛盾空前尖銳,內外交困。擔任參知政事的王安石立志改革,推行新法,遭到以司馬光為代表的保守勢力的強烈反對。司馬光于熙寧三年(1070年)致書王安石,不遺余力地攻擊新法,王安石當即答以簡短的回函,進而寫了這封信作為答復,表明自己改革的決心。,【故】 ①所操之術多異故也(緣故) ②故略上報(所以) 【度】 ①不為怨者故改其度(計劃,主張) ②度義而后動(考慮) (3)文言句式 ①盤庚之遷,胥怨者民也。(判斷句) ②議法度而修之于朝廷。(倒裝句),4.主題解說 本文通過對司馬光指責自己的幾個方面的辯駁,從而批駁了保守派的不恤國事、墨守成規(guī)的狀況,表明了自己的堅決態(tài)度.,5.結構圖解,6.素材積累 中國古代政治家 管仲,名夷吾,春秋杰出的政治家,以其卓越的謀略輔佐齊桓公成為春秋時第一個霸主。管仲的言論見《國語·齊語》,另有《管子》一書傳世。 商鞅,戰(zhàn)國時期政治家,著名法家代表人物。應秦孝公求賢令入秦,說服秦孝公變法圖強。孝公死后,被貴族誣害,車裂而死。在位執(zhí)政十九年,秦國大治,史稱“商鞅變法”。 諸葛亮,字孔明,謚曰忠武侯,三國時期杰出的政治家。一生輔佐劉氏,鞠躬盡瘁,死而后已。 王安石,字介甫,晚號半山,北宋杰出的政治家。從熙寧三年起,兩度任同中書門下平章事,推行新法。被列寧譽為“中國十一世紀的改革家”。 張居正,字叔大,號太岳,謚號“文忠”,明代政治家、改革家。,毋意,毋必,毋固,毋我。 ——《論語》 【譯文】不憑空猜測,不絕對肯定,不固執(zhí)己見,不唯我獨是。 【感悟】成長的路上總會有各種疑惑和困擾。遇事不憑空臆測、不偏激固執(zhí)、不以自我為中心,這樣,就能做一個明辨是非的人。,C,謙詞,私下,代“我”,持,名義和實際,推行,給以好處,3.指出下列各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釋它在句中的意思。 (1)故略上報,不復一一自辨 ____通____,釋為:____ (2)于反復不宜鹵莽 ____通____,釋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如君實責我以在位久 ____通____,釋為:________,辨,辯,辯解,鹵,魯,粗疏草率,以,已,已經,制度,計劃,主張,考慮,定語后置的標志,不譯,代詞,它,指法度,動詞,到,5.下面句子的朗讀節(jié)奏劃分有誤的一項是( ) A.竊以為與君實游處相好/之日久。 B.議法度/而修之于朝廷。 C.則/眾何為而不洶洶然? D.如曰/今日當一切不事事。 (點撥:正確停頓應為“竊/以為與君實游處相好之日久”。),A,6.翻譯下列句子。 (1)人習于茍且非一日。 人們習慣于得過且過,不是一天兩天了。 (2)則眾何為而不洶洶然? 那么眾多的反對者怎么會不對我氣勢洶洶呢?,7.王安石在《登飛來峰》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眮肀磉_自己不畏艱難、推行新法的決心,顯示了高瞻遠矚的氣概。,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緣身在最高層,8.讀圖,從下面這幅漫畫中,你讀出了哪些寓意?(至少寫出兩條) ①諷刺那種機構臃腫,手法繁雜的落后的管理體制;②諷刺了那些生搬硬套(教條、不靈活)的辦事者。,閱讀全文,回答問題。 9.翻譯句子。 (1)故今具道所以,冀君實或見恕也。 所以現(xiàn)在詳細地說出我這樣做的理由,希望您看后或許能夠諒解我吧。 (2)至于怨誹之多,則固前知其如此也。 至于(社會上對我的)怨恨和誹謗那么多,那是我本來早就料到它會這樣的。 10.司馬光批評王安石犯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五條錯誤。,侵官,生事,征利,拒諫,致怨,11.實施新法時,出現(xiàn)了怎樣的局面?王安石認為出現(xiàn)這種現(xiàn)象的原因是什么? 天下“怨謗”,眾“洶洶然”,王安石認為出現(xiàn)這種現(xiàn)象的原因是“上乃欲變此,而某不量敵之眾寡,欲出力助上以抗之”。 12.王安石對變法持怎樣的態(tài)度?文章中哪些語句體現(xiàn)了他的這種態(tài)度? 堅持變法,義無反顧。從“度義而后動,是而不見可悔故也”“如曰今日當一切不事事,守前所為而已,則非某之所敢知”可以看出他的這種態(tài)度。 13.你覺得天下“怨謗”,眾人“洶洶然”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新法觸及到了他們的利益。,(2015,陜西)閱讀下面文言文,回答問題。 知之難乎哉!夫人之所以謂知者,非知其姓與名也,亦非知其聲容之與笑貌也; 讀其書,知其言,知其所以為言而已矣。讀其書者,天下比比矣;知其言者,千不得百焉;知其所以為言者,百不得一焉。然而天下皆曰:“我能讀其書,知其所以為言矣。”此知之難也。人知《離騷》為辭賦之祖矣,司馬遷讀之,而知悲其志,是賢人之知賢人也。夫不具司馬遷之志,而欲知屈原之志,則幾乎罔矣。 (選文有改動) 【注釋】本文節(jié)選自章學誡的《知難》。知難,即知音難,是說古代賢人在后世少有知音。,知道,一千(人),具有,具備,迷惑無所得,C,16.請將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文。 讀其書,知其言,知其所以為言而已矣 讀他的書,(能)理解他的言論(或:學說),而且能懂得他有這樣言論(或:學說)的原因罷了。 17.為什么司馬遷能真正“知其所以為言”成為屈原的知音? 司馬遷“知悲其志”?;颍核抉R遷具有與屈原同樣的心志。,- 配套講稿:
如PPT文件的首頁顯示word圖標,表示該PPT已包含配套word講稿。雙擊word圖標可打開word文檔。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檔作品中含有的國旗、國徽等圖片,僅作為作品整體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設計者僅對作品中獨創(chuàng)性部分享有著作權。
- 關 鍵 詞:
- 九年級語文下冊 第7單元 29 答司馬諫議書習題課件 語文版 九年級 語文 下冊 單元 司馬 諫議書 習題 課件
裝配圖網(wǎng)所有資源均是用戶自行上傳分享,僅供網(wǎng)友學習交流,未經上傳用戶書面授權,請勿作他用。
鏈接地址:http://www.wymoca.com/p-20699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