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科學研究方法(全套課件)
社會科學研究方法(全套課件),社會科學,研究,鉆研,方法,法子,全套,課件
社會科學研究方法,Chapter 6 實地研究法,實地研究及其類型 研究過程 觀察法 無結構訪談法,§1 實地研究及其類型,一、實地研究(field research)的概念 (一)定義 是一種深入到研究現(xiàn)象的生活背景中,以參與觀察和非結構訪談的方式收集資料,并通過對這些資料的定性分析來理解和解釋現(xiàn)象的社會研究方式。,來源于人類學,主要用來研究異族文化及原始部落群體、少數(shù)民族群體 收集資料的主要方式是觀察和訪談 是一種定性研究方式(理解、體驗) 一般沒有研究假設,而是從觀察分析入手,依靠歸納概括實現(xiàn)理論構建,(二)特點,基本的邏輯結構,研究者在確定了所要研究的問題或現(xiàn)象后,不帶任何假設進入到現(xiàn)象或對象所生活的背景中,通過參與觀察,收集各種定性資料,在對資料進行初步的分析和歸納后,又開始進一步的觀察和進一步的歸納。通過多次循環(huán),逐步達到對現(xiàn)象和過程的理論概括和解釋。,二、個案研究及社區(qū)研究,個案研究(case study)是對一個個人、一件事件、一個社會集團,或一個社區(qū)所進行的深入全面的研究。 當研究的個案是一個社區(qū)時,通常又稱為社區(qū)研究。,三、實地研究的例子,《街角社會》 懷特,1936 《塔利的角落:對黑人流浪者的研究》 利博 《都是我們的親戚》 斯太克 《中鎮(zhèn)》 林德夫婦 20C20S 精神病院的“病人” 羅森漢 《酒吧工廠》 馬杰偉,對于實地調(diào)查來說,尤其是對于鄉(xiāng)村社會調(diào)查來說,主要有兩個大問題。 第一個大問題是如何“入場”的問題。 第二個大問題是如何保存“現(xiàn)場”,正式的“入場”方式只有一途,那就是通過官方的許可和支持,自上而下地逐級深入。 這一“入場方式”的缺陷是,“入場”環(huán)節(jié)太多,應酬耗時太多,且官員陪同入場本身極易“破壞”現(xiàn)場,從而使調(diào)查失實。,另一條非正式的“入場”途徑是:啟用親友關系網(wǎng)絡。 依據(jù)這條傳統(tǒng)習慣所認可的途徑,即可“入場”,又能“保存現(xiàn)場”。,§2 實地研究的過程,選擇實地 獲準進入 取得信任和建立友善關系 記錄,一、選擇研究實地,原則:選擇既與主題密切相關,又容易進入、容易觀察的實地 對于非參與觀察來說,理想的背景就是那些不易被我們所觀察的對象所注意到或感覺到的地方 對于參與觀察來說,則應該選擇那種能夠使研究者自然地進入、自然地參與其中、容易為當?shù)厣鐓^(qū)接受,且能較快熟悉所觀察社區(qū)的地點,二、獲準進入,正式的、合法的身份以及單位或組織的介紹信,并不是保證能獲準進入的充分條件,而只是一種必要條件。 研究者要能參與研究對象的實際社會生活,還常常需要某些“關鍵人物”或“中間人”的幫助。 這些關鍵人物或中間人就生活在研究對象所生活的社區(qū),或者就工作在研究對象所工作的單位,他們既認識研究者(是研究者的朋友、親戚更好),同時又認識研究者所希望研究的那些研究對象。總之,他們能夠十分便利地將研究者“帶入”到研究對象的生活世界中。,三、取得信任和建立友善關系,盡快取得當?shù)厝说男湃?,盡快與他們建立友善的關系,是進入實地后研究者面臨的首要任務。 在一定意義上,研究者能否取得研究對象的信任,他能否與研究對象建立起友善的關系,決定著他的實地研究的前途和命運。 這種信任的取得、這種關系的建立,需要一個過程,需要有一定的時間.也需要一定的機會。 只有經(jīng)過一段時間的共同生活,人們才會慢慢習慣你的出現(xiàn),習慣你的參與,慢慢從心理上接受你。,四、實地研究中的記錄,參與觀察的記錄通常是先看在眼里,然后再記錄在本子上。一般必須在當晚進行回憶和記錄。 訪談的記錄可以分兩種情況:一種是比較正式的、事先約好的訪談。另一種是非正式的、偶然的、閑聊式的、非常隨便的訪談。,無論是做現(xiàn)場觀察記錄,還是做訪談記錄,還有一點應注意:最好都做到“不引人注目地記錄”,即記錄的動作要小,記錄的速度要快,記錄的時間要盡可能短。因為研究者的記錄行為本身也是一種刺激物,它會影響和改變研究對象的行為表現(xiàn)。 在實地研究中做觀察記錄或訪談記錄時,應該注意同時記錄下研究者本人的思想、感情、評價、認識、猜想、理解等主觀內(nèi)容。,§3 觀察法,一、觀察的概念及類型 觀察是人類認識周圍世界的一個最基本的方法,也是從事科學研究的一個重要手段。,觀察不僅僅是人的感覺器官直接感知事物這樣一個過程,而且是人的大腦積極思維的過程。 愛因斯坦:你能不能觀察到眼前的現(xiàn)象取決于你運用什么樣的理論,理論決定著你到底能觀察到什么。,觀察的類型: 日常生活中的觀察 作為科學研究手段的觀察,科學觀察(observation):帶著明確的目的,用自己的感官和輔助工具去直接、有針對性地了解正在發(fā)生、發(fā)展和變化的現(xiàn)象。,二、觀察的分類,(一)實驗室觀察與實地觀察 實驗室觀察 實地觀察,(二)非參與型觀察與參與型觀察,參與型觀察 觀察者與被觀察者一起生活、工作,在密切的相互接觸和直接體驗中傾聽和觀看他們的言行 特點:開放、靈活 觀察者的雙重身份,非參與型觀察,觀察者處于被觀察群體或對象之外,不參與其活動,盡可能不對群體或環(huán)境產(chǎn)生影響 特點: 常采用隱蔽觀察 優(yōu)點:觀察者可以有一定的距離對研究對象進行比較客觀的觀察,操作比較容易,弱 點,觀察的情境是人為制造,被觀察者知道自己在被觀察,受到“研究效應”或“社會贊許”的影響 研究者較難對研究的現(xiàn)象進行比較深入的了解,不能象參與型觀察那樣遇到疑問時立刻向被觀察者發(fā)問 可能受到一些具體條件的限制,結構觀察: 按一定程序、采用明確觀察提綱或記錄表格進行的觀察 一種比較程序化的觀察活動,研究者事先設計了統(tǒng)一的觀察對象和記錄標準,對所有的觀察對象都使用同樣的觀察方式和記錄規(guī)格 主要目的是獲得可以量化的觀察數(shù)據(jù),對觀察的內(nèi)容進行統(tǒng)計分析 e.g.書店觀察表,(三)結構觀察與無結構觀察,,書店觀察表,無固定的觀察內(nèi)容,但有一個總的觀察目的和要求,或一個大致范圍,到現(xiàn)場根據(jù)具體情況有選擇地進行觀察。 優(yōu)點:比較靈活、適應性強、簡單易行 缺點:所的材料零散不易分析,無法進行定量分析 多采用參與觀察方式,無結構觀察,三、觀察的作用,針對具體的研究問題,觀察有不同的作用,有不同的適合情境。,當研究者需要對社會現(xiàn)象進行深入的個案調(diào)查,而且這些個案在時空上允許研究者進行一定時間的參與型觀察時; 當研究者希望發(fā)現(xiàn)新觀點、建構自己的“扎根理論”時; 對其他研究方法起輔助作用;比如訪談提綱、問卷的設計等等。,四、觀察的實施,(一)觀察前的準備 確定觀察的問題 在實施觀察之前,研究者應該確定觀察的問題 “研究的問題”與“觀察的問題”,制定觀察計劃,觀察的內(nèi)容、對象、范圍 地點 觀察的時刻、時間長度、次數(shù) 方式、手段 效度 倫理道德問題,設計觀察提綱,誰? 什么? 何時? 何地? 如何? 為什么?,(二)觀察的記錄方式,記錄的重要性 人的記憶有限,不可能將所有看到的和聽到的事情都回憶 記錄可以使我們對自己觀察到的事情更加熟悉 記錄本身是一個澄清事實、組織思路的過程,書寫本身是一種思考 記錄本身是一個十分有價值的資料來源 可以使我們的注意力在觀察的時候變得更為集中,記錄的程序,畫現(xiàn)場圖 按時序進行記錄,所記的事情之間要有連續(xù)性 要求盡可能將所有的事情都記下來 有意識的訓練自己的筆錄能力 研究后期:摘要式記錄,觀察,觀察現(xiàn)場圖,記錄的格式,基本原則:清楚、有條理、便于今后查找,做法:,在記錄的第一頁上寫上觀察者姓名、觀察內(nèi)容的標題、地點、時間、本筆記的標號、此套筆記的名稱,然后在筆記的每一頁標上本筆記的標號和頁碼。 筆記的段落不宜太長,每當一件新的事情發(fā)生、一個不同的人出現(xiàn)在現(xiàn)場、一個新的話題被提出來,都應該重起一個段落。 實地筆記的紙張應該比較大,在記錄的左邊或右邊留下大量空白,以便今后補充記錄、評說、分類和編碼。記錄紙的頁面至少分兩大部分,左邊是事實筆記,右邊是研究者的個人思考,筆錄內(nèi)容的分類,實地筆記 個人筆記 方法筆記 理論筆記,,實地觀察記錄表,(四)觀察者的反思,觀察者的推論 觀察者的心情 觀察者的敘述角度,觀察的總體標準,準確 全面 具體 持久 開放 具有反思特點,訪問法,結構式訪問structured interview,無結構式訪問(自由漫談式),,§4 訪談法,一、訪談的概念,(一)定義 顧名思義,“訪談”就是研究者“尋訪”、“訪問”被研究者并且與其進行“交談”和“詢問”的一種活動。 “訪談”是一種研究性交談,是研究者通過口頭談話的方式從被研究者那里收集(或者說“建構”)第一手資料的一種研究方法。,(二)訪談與日常談話的區(qū)別,日常談話通常沒有明顯的目的性。而訪談卻有十分明確的目的性 日常談話通常以友好的招呼開始,經(jīng)常還伴有身體上的接觸。訪談一般也以友好的招呼開始,雙方也會握手,但不會超出握手的身體接觸 在日常談話中,雙方通常有意避免重復。在訪談中訪談者卻經(jīng)常要求對方重復,在日常談話中,交談雙方可以相互問對方問題,問題的內(nèi)容多半與個人的生活和工作有關。而在訪談中,通常是訪談者向對方發(fā)問 在日常生活中,交談雙方往往頻繁的向對方表示自己希望繼續(xù)交談下去的興趣,同時還伴有許多表示興趣的形體動作。而訪談只要求訪談者向對方表示興趣和熱情 在日常談話中,為了使對方感到自己所說的話很有意思,雙方會經(jīng)常使用一些表示自己無知的話語,以襯托出對方話語的重要性。在訪談中,這種表示無知的話語使用更加頻繁,但主要是訪談者這么做,目的是鼓勵受訪者盡可能多的說出自己的經(jīng)歷和看法,在日常交談中,雙方的言語輪換是平等的,雙方以幾乎同樣的頻率問對方問題。而在訪談中,輪換規(guī)則是不平等的,通常是訪談者提問題的時候比較多,而且主要是由訪談者挑起新的話題 日常交談時,雙方使用大量的簡略語和參照物,彼此認為對方對一些事情已有所了解,不必詳細介紹細節(jié),對方自己會在腦子里對這些細節(jié)加以補充。而在訪談時,訪談者通常要求對方詳細說明細節(jié),舉例說明自己的觀點,通常是越具體、越明確越好,日常交談允許比較長時間的沉默。交談雙方如果在某一時刻都覺得不必說話,可以保持沉默。在訪談中,雖然訪談者被告知要容忍沉默,但通常不會長時間地保持沉默,如果受訪者沉默不語,訪談者會想盡辦法讓對方說話 在日常談話中,雙方在結束談話時一定要使用結束語,這些結束語通常表達的是說話人的一個“借口”,作為結束談話的理由。而在訪談中,結束不必有借口,訪談者只需表示時間到了,或者信息夠了就行,(三)訪談的具體功用,了解受訪者的所思所想,包括他們的價值觀念、情感感受和行為規(guī)范 了解受訪者過去的生活經(jīng)歷以及他們耳聞目睹的有關事件,并且了解他們對這些事件的意義解釋 對研究的現(xiàn)象獲得一個比較廣闊、整體性的視野,從多重角度對事件的過程進行比較深入、細致的描述,為研究提供指導,事先了解哪些問題可以進一步追問,哪些問題是敏感性問題,需要特別小心 幫助研究者與被研究者建立人際關系,使雙方的關系由彼此陌生變成相互熟悉、相互信任 使受訪者感到更加有力量,因為自己的聲音被別人聽到了,自己的故事被公開了,因此有可能影響到自身文化的解釋和構建,二、訪談前的準備工作,確定訪談的時間和地點 協(xié)商有關事宜 設計訪談提綱,(一)確定時間和地點,訪談前,要對訪談的主要目標和所要了解的主要內(nèi)容有一個明確的認識。 訪談前最好能對被訪者的各方面情況和特征,比如年齡、性別、職業(yè)、文化程度、家庭背景、興趣愛好等等,盡可能詳細地進行了解。 訪談的時間和地點的確定應該以被訪者方便為主要原則。,(二)協(xié)商有關事宜,語言的使用 交談規(guī)則 自愿原則 保密原則和錄音等,(三)設計訪談提綱,總體要求:明白易懂、簡要具體,具有可操作性 作用:舞臺提示,在訪談中只是起提醒作用,以免遺漏重要的內(nèi)容 提綱中的問題應盡量開放,使受訪者有足夠的余地選擇談話的方向和內(nèi)容,示例:“失地農(nóng)民城市適應研究”訪談提綱,一、自然狀況 所屬區(qū)、鄉(xiāng)、村 年齡、文化程度、性別 從事的職業(yè)(菜農(nóng)、小商販、征地單位職工、村辦企業(yè)職工、外出打工、無職業(yè)) 失地前你的戶籍關系(農(nóng)村戶口、城市戶口) 你目前的戶籍關系(農(nóng)村戶口、城市戶口),二、經(jīng)濟層面,失地前一年的家庭總收入;目前的家庭總收入 失地前的經(jīng)濟收入來源;當前主要經(jīng)濟收入來源 (農(nóng)業(yè)、村辦企業(yè)、進城務工) 對失地前后經(jīng)濟生活狀況自我感受的對比 失地前后住房狀況比較 失地前后家庭消費狀況的對比 對目前經(jīng)濟生活狀況的滿意度 你對目前的就業(yè)狀況、收入狀況與城市人相比,是否有差距?差距是否明顯?,三、社會層面,失地前后交往人群的變化:親戚圈、鄰居圈、同事圈 是否結識了一些城里的新朋友? 是否愿意與城市社區(qū)人員交往,感覺如何? 失地前后,生活中遇到困難求助方式是否發(fā)生變化?有什么變化? 失地前后閑暇時間娛樂方式的變化,四、心理層面,現(xiàn)在你認為自己是農(nóng)村人還是城里人?對城市生活是否習慣?不習慣表現(xiàn)在哪些方面? 是否愿意參與社區(qū)組織的各種活動? 是否愿意主動與城里人交往? 你是否愿意保持原有的農(nóng)民身份?為什么? 你是否希望擁有城市戶口?為什么? 你認為農(nóng)村人的身份和城市人的身份哪種對你以及你的后代有利?表現(xiàn)在哪些方面? 對年輕人而言,進入城市后,你能否適應城市生活?對未來生活有什么期望?,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