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蘇教版六年級數(shù)學上冊全冊教案(Word表格版)
《2019年蘇教版六年級數(shù)學上冊全冊教案(Word表格版)》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2019年蘇教版六年級數(shù)學上冊全冊教案(Word表格版)(131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wǎng)上搜索。
..第一單元 長方體和正方體一、教學目標:1、使學生通過觀察、操作等活動認識長方體、正方體及其展開圖,知道長方體和正方體的面、棱、頂點以及長、寬、高(棱長)的含義,掌握長方體和正方體的基本特征。2、使學生通過動手實驗和對具體實例的觀察,了解體積(容積)的意義及其常用的計量單位,初步具有 1 立方米、1 立方分米、1 立方厘米實際大小的觀念,會進行相鄰體積單位的換算。3、使學生在具體情境中,經(jīng)歷操作、猜想、驗證、討論、歸納等數(shù)學活動過程,探索并掌握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表面積以及體積的計算方法,能解決與表面積和體積計算相關的一些簡單實際問題。4、使學生在活動中進一步積累空間與圖形的學習經(jīng)驗,增強空間觀念,發(fā)展數(shù)學思考。5、使學生進一步體會圖形學習與實際生活的聯(lián)系,感受圖形學習的價值,提高數(shù)學學習的興趣和學好數(shù)學的自信心。二、教學重點:通過觀察、操作等活動認識長方體、正方體的面、棱、頂點以及長、寬、高(棱長)的含義,掌握長方體和正方體的基本特征以及表面積、體積的計算方法,能解決與表面積和體積計算相關的一些簡單實際問題。三、教學難點: 在活動中進一步積累空間與圖形的學習經(jīng)驗,增強空間觀念,發(fā)展數(shù)學思考。初步具有 1 立方米、1 立方分米、1 立方厘米實際大小的觀念,探索并掌握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表面積以及體積的計算方法。四、課時安排:14 課時..第 1 課時:長方體和正方體和正方體的認識(1)教學內(nèi)容:P1、2 例 1、例 2 和“練一練” ,練習一第 1-4 題。教學目標:1.通過看一看、量一量、比一比來了解長方體和正方體的點、線、面的特征,認識長方體的長、寬、高及正方體的棱,理解長方體和正方體的關系。2.培養(yǎng)學生觀察、動手的能力及歸納的能力。教學重點:認識長方體、正方體的面、棱、頂點以及長、寬、高(棱長)的含義。教學難點:長方體和正方體的特征。課前準備:長方體和正方體的教具和學具。課時安排:1 課時教 學 過 程 二次備課一、認識長方體的特征1.教學例 1(1)我們生活中,哪些物體的形狀是長方體?學生交流。(2)教師出示長方體教具長方體有幾個面?分別是哪幾個面? 每個人在自己的座位上最多能看到幾個面?學生交流自己所看到的結果。教師指出:因為我們最多只能看見它的三個面,所以在畫 長方體的時候一般畫三個面。教師指導學生畫長方體的立體圖,并介紹它的棱與頂點,學生和教師一起操作。長方體有幾條棱和幾個頂點?它的面和棱各有什么特征?每個學生通過看一看、量一量、比一比去認識一下,并在小組里交流,然后全班交流。教師根據(jù)學生的交流情況及時板書。頂點:8 個棱:12 條,分三組,每組的長度相等。面:6 個,相對面的形狀完全一樣。學生對照自己的教具再說說長方體的點、線、面的特征。教師進一步介紹學生認識長、寬、高并板在圖中板書。2.完成相應的練一練..3.完成練習三的第 1 題學生直接在小組里交流。二、認識正方體的特征1.教學例 2(1)出示正方體的教具,問:正方體有幾個面、幾條棱和幾個頂點它們的面和棱各有什么特征?讓學生模仿例 1 的學習方法,看一看、量一量、比一比,去研究一下正方體的特征。(2)交流學習的結果,教師根據(jù)學生的匯報板書。(3)比較長、正方體的特征的異同學生根據(jù)板書,結合立體圖形,小組討論交流。匯報討論的結果,教師用集合圖表示它們的關系。2.完成相應的練一練。三、鞏固練習1.完成練習一的第 2 題指名學生口答,集體評講。2.完成練習一的第 3 題(1)學生觀察后判斷哪個是長方體?哪個是正方體?(2)學生直接口答。(3)重點說說其余的幾個面是否完全相同?3.完成練習一的第 4 題讓學生先分別指出它們的長、寬、高各是哪條線段,然后說說各是多少?四、課堂總結五、布置作業(yè)完成練習一的第 4 題。教 學 反 思..第 2 課時: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認識(2)教學內(nèi)容:P3 例 3、 “試一試”和“練一練” ,練習一第 5-9 題。教學目標:1.通過動手操作進一步認識長方體和正方體的特征,會根據(jù)所給的長方形的特征判斷它們能否組成長方體或正方體。2.培養(yǎng)學生動手操作能力和立體觀念。教學重點:認識長方體的側面展開圖。教學難點:認識長方體的側面展開圖。課前準備:剪刀。課時安排:1 課時教 學 過 程 二次備課一、復習引入談話:上節(jié)課我們認識了長方體和正方體的特征,誰能對著模型再來介紹一下?指名說說,全班交流補充。二、探究新知(1)除了同學們說的這些,長方體和正方體還有什么特征呢,這節(jié)課我們就繼續(xù)來進行學習。出示正方體紙盒:你能夠沿著這個正方體的棱把這個正方體紙盒剪開嗎?要求:剪的時候要沿著棱剪,并且各個面要互相聯(lián)在一起。學生嘗試操作。小組里交流。(2)這個長方體紙盒你也能夠沿著棱把它剪開嗎?學生獨立操作??纯撮L方體的展開圖,你有什么發(fā)現(xiàn)?引導學生觀察交流。追問:你能從展開圖中找到 3 組相對的面嗎?(3)完成練一練第 1 題標注完后引導學生具體說說思考的過程。(4)完成練一練第 2 題先引導學生通過想象進行判斷,在此基礎上再動手操作進行驗證。..三、鞏固練習1.完成練習一第 6 題學生小組交流,獨立操作驗證。2.完成練習一第 7 題學生獨立完成,全班交流,指名說說自己的思考過程。3.學有余力時可完成思考題啟發(fā)學生思考:要圍成一個長方體或正方體需要幾張硬紙片,這幾張硬紙片的形狀、大小有什么聯(lián)系?讓學生通過操作逐步掌握其中的規(guī)律。四、全課總結通過這節(jié)課的學習你有哪些收獲?你認為今天學習的內(nèi)容什么是重點?五、作業(yè)1.練習一第 5、8、9 題。2.自己動手制作一個長方體紙盒。教 學 反 思..第 3 課時: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表面積(1)教學內(nèi)容:P6 例 4、 “試一試”和“練一練” ,練習二第 1-4 題。教學目標:1.理解表面積的含義,能正確計算 6 個面完整的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表面積。2.培養(yǎng)學生用不同方法解決問題的能力。教學重點:理解并掌握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表面積的計算方法。教學難點:能運用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表面積的計算方法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課前準備:長方體教具課時安排:1 課時教 學 過 程 二次備課一、復習準備談話:前兩節(jié)課我們探索了長方體和正方體的基本特征,這節(jié)課我們繼續(xù)學習有關長方體和正方體的知識。出示長方體和正方體紙盒。提問:長方體有幾個面?這幾個面之際有什么關系?他們可以分為幾組?正方體呢?二、探究新知1.探究長方體表面積的計算方法。(1)出示例 6:如果告訴你這個長方體紙盒的長寬高,你能算出做這個長方體紙盒至少要用多少平方厘米的硬紙板嗎?追問:做這個長方體紙盒至少要用多少平方厘米的硬紙板,與這個長方體各個面有什么關系?可以解決這個問題嗎?在交流中明確:只要算出這個長方體六個面的面積之和就可以了。(2)啟發(fā):請你借助自己手中的長方體模型思考,根據(jù)長方體的特征,可以怎樣計算這六個面的面積之和?(3)學生獨立列式,指名匯報,師根據(jù)學生回答進行板書。(4)比較小結:這兩種方法都反映了長方體的什么特征?你認為計算長方體 6 個面的面積之和時,最關鍵的環(huán)節(jié)是什么?(要根據(jù)長寬高正確找出 3 組面中相關的長和寬)(5)提出要求:用這兩種方法計算長方體 6 個面的面積之和,都是可以的,請用自己喜歡的方法算出結果。2.探究正方體表面積的計算方法。..(1)談話:根據(jù)長方體的特征,我們解決了做一個長方體紙盒至少需要多少硬紙板的問題,如果紙盒是正方形的你還會解決同樣的問題嗎?(2)學生獨立嘗試解答。(3)組織交流反饋,提醒學生根據(jù)正方體的特征進行思考。3.揭示表面積的含義我們剛才在求長方體或正方體紙盒至少各要用多少硬紙板的問題時,都算出了它們 6 個面的面積之和,長方體或正方體 6 個面的總面積,叫做它的表面積。三、應用拓展1.做“練一練”先讓學生獨立計算,再要求學生結合自己的列式和題中的直觀圖具體說明思考的過程。2.做練習二第 1 題讓學生看圖填空,再要求同桌互相說說每個面的長和寬,并核對相應的面積計算是否正確。3.做練習二第 2 題讓學生獨立依次完成兩個問題,適當提醒學生運用第(1)題的結果來解答第(2)題。四、全課小結通過今天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什么是長方體或正方體的表面積?可以怎樣計算長方體或正方體的表面積?長方體表面積的計算方法與正方體的表面積的計算方法有什么聯(lián)系?五、作業(yè)練習二第 3、4 題。教 學 反 思..第 4 課時:長方體和正方體表面積(2)教學內(nèi)容:P7 例 5 和“練一練” ,練習二第 5-10 題。教學目標:1.通過探索,學會運用長方體、正方體表面積的計算方法解決求物體的 4個或 5 個面的面積之和的實際問題。2.讓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發(fā)展空間觀念,培養(yǎng)思維的靈活性,增強解決問題的實際能力。教學重點:根據(jù)所求問題的具體特點選擇計算方法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教學難點:根據(jù)所求問題的具體特點選擇計算方法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課前準備:長方體教具課時安排:1 課時教 學 過 程 二次備課一、復習準備上節(jié)課我們學習了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表面積,誰能說說什么是長方體(或正方體)的表面積?指名回答。提問:長方體的表面積怎樣求?正方體呢?二、探究新知1.出示例 5:指名讀題。啟發(fā)思考:要求制作這個魚缸至少需要多少平方分米玻璃,實際上就是求什么?可以怎樣計算呢?在小組里交流自己的想法,并選擇一種想法算出結果。集體交流訂正。2.出示練一練讀題后啟發(fā)學生思考:這兩個紙盒各用多少平方厘米紙板是那幾個面的面積之和?學生獨立完成,集體訂正。三、鞏固練習1.練習二第 5 題直接在書上填寫。完成后集體核對。2.完成練習二第 6 題..學生自己讀題。啟發(fā)思考:解答這個問題是求那幾個面的面積之和?根據(jù)給出的條件,這幾個面的長和寬分別是多少?學生先在小組里交流,然后獨立解答。3. 完成練習二第 8 題先畫出昆蟲箱的示意圖。引導學生思考討論:需要木板和紗網(wǎng)各多少平方厘米分別求的是幾個面的面積?哪幾個面? 4. 完成練習二第 9 題引導學生觀察教室,說說如果要給教室進行粉刷,需要刷哪些面的面積?再結合題目進行解答。學生列式,集體訂正。四、全課總結同學們,通過這節(jié)課的學習,你學會了哪些知識?你覺得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我們要注意些什么?五、作業(yè)練習二第 5、7 題思考題先獨立思考然后同桌交流。教 學 反 思..第 5 課時:體積和體積單位(1)教學內(nèi)容:P10-11 例 6、例 7, “試一試”和“練一練” ,練習三第 1-4 題。教學目標:1.讓學生經(jīng)歷觀察、操作、猜測、驗證等活動過程,體會物體是占有空間的,而且占有的空間是有大小的,理解體積和容積的意義,能直觀比較物體體積或容器容積的大小。2.讓學生在學習活動中進一步發(fā)展觀察、操作和想象能力,增強空間觀念。教學重點:通過操作活動,初步認識體積和容積的意義。教學難點:通過操作活動,初步認識體積和容積的意義。課前準備:直尺,木條。課時安排:1 課時教 學 過 程 二次備課一、教學例 61.通過實驗,讓學生體會到物體是占有空間的。教師按書中過程操作。問:為什么會剩一些水?引導學生認識到桃子占有一定的空間。如果改用其它的物體呢?再實驗。小結:通過剛才的實驗,我們發(fā)現(xiàn)物體是占有空間的。2.通過實驗使學生體會到物體所占的空間是有大小的。出示兩個完全一樣的玻璃杯,邊操作邊講述:一個里邊放荔枝,一個里邊放桃。想一想:哪個里面放的水會多些?學生自由發(fā)表意見。想一想,兩個杯里都裝了物體,為什么倒進去的水有多有少呢?學生交流。小結:物體不僅占有空間,而且占有的空間是有大有小的。3.揭示體積的含義出示 3 個大小不同的水果,問:哪個占的空間大?把它們放在同樣大的杯中,再倒?jié)M水,哪個杯里水占的空間大?..學生獨立思考后讓同組的同學交流。通過剛才的三次活動,你有什么感受?教師在學生交流的基礎上揭示體積的含義,并讓學生舉例。二、教學例 71.出示兩個大小不同的書盒子,拿出書盒里的書,問:你能看出哪個盒子里的書的體積大一些嗎?教師講述容積的含義,并問:這兩個盒子,哪個的容積大,為什么?2.完成“試一試” 。同桌交流,指名回答。三、鞏固提高1.完成“練一練”第 1、2 題.先做第 1 題:直接判斷,并讓學生從體積、容積的含義上說明原因。再做第 2 題,讓學生從容積的含義上進行解釋。2.完成練習三第 1-4 題四、全課小結:讓學生自己說一說這節(jié)課所學到的知識。..教 學 反 思第 6 課時:體積和體積單位(2)教學內(nèi)容:P12-13 例 8 和“練一練” ,練習三第 5-10 題。教學目標:1.讓學生認識常用的體積單位,初步建立 1 立方厘米、1 立方分米的實際大小的表象,能正確區(qū)分長度單位、面積單位和體積單位。2.讓學生在具體的問題情境中,經(jīng)歷觀察、思考、探究等學習活動過程,增強空間觀念,發(fā)展數(shù)學思考。教學重點:認識體積單位。教學難點:初步具有 1 立方米、1 立方分米、1 立方厘米的實際大小的觀念。課前準備:棱長 1 厘米和 1 分米的正方體各一個。1 立方米演示模型架,棱長 1 分米和1 厘米的正方體容器各一個,1 升和 5 毫升的量杯各一個,學生每人準備 6 個棱長 1 厘米的正方體。課時安排:1 課時教 學 過 程 二次備課一、復習引入談話:上節(jié)課我們認識了體積和容積,誰能說一說什么是體積,什么是容積?指名說說,全班交流。二、探究新知(1)出示如例 8 的長方體和正方體紙盒:你能說說什么是它們的體積嗎?指名回答。觀察這兩個圖形,你知道他們哪個的體積大嗎?學生猜測。當學生有爭議時,引導:想一想,我們學習平面圖形時,是怎樣比較的?你有什么好的方法嗎?突出:可以想把它們分割成同樣大小的正方體,再進行比較。小結:為了準確測量或計量體積的大小,要用同樣大的正方體作為體積單位。(2)認識常用的體積單位...我們已經(jīng)知道了常用的長度單位、常用的面積單位.你能根據(jù)這些推想出有哪些常用的體積單位嗎?根據(jù)學生發(fā)言,逐次板書:常用體積單位──立方厘米、立方分米、立方米.隨板書出示相應的模型. (1 立方厘米、1 立方分米、立方米)認識立方厘米、立方分米.請同學們?nèi)〕鲎约簬У?1 立方厘米、1 立方分米的模型,觀察它們的形狀、大小,量一量它們的棱長各是多少。板書:棱長 1 厘米的正方體,體積是 1 立方厘米.棱長 1 分米的正方體,體積是 1 立方分米讓學生閉上眼睛,想象 1 立方厘米的體積有多大,1 立方分米的體積有多大,身邊什么物體的體積接近 1 立方厘米或 1 立方分米。認識立方米.先讓學生根據(jù)立方厘米、立方分米的概念,猜想一個怎樣的正方體體積是 1 立方米,想象 1 立方米有多大.教師用棱長 1 米的架子演示 1 立方米的大小,感受 1 立方米的空間有多大。(3)說明:升和毫升也是體積單位。不過它是用來計量液體的體積的。直觀演示:1 立方分米就等于 1 升。由此得出;1 立方厘米等于 1 毫升。三、鞏固練習1.完成練一練同桌互相說一說,集體交流。2.完成練習三第 6 題指名說說三個圖形分別表示什么單位,它們之間有什么關系。3.完成練習三第 7 題學生自己數(shù)一數(shù),集體交流。4.成練習三第 8、9 題學生獨立完成,集體訂正。5.完成練習三第 10 題。學生觀察,根據(jù)不同方向看到的圖形,判斷這些木塊擺放的情況,瑞得出體積是多少。四、全課小結這節(jié)課我們都學習了哪些知識?你有什么收獲?..五、作業(yè)練習三第 5 題和思考題教 學 反 思第 7 課時:長方體和正方體的體積(1)教學內(nèi)容:P16-17 例 9、例 10, “試一試”和“練一練” ,練習四第 1-3 題。教學目標:1.在數(shù)學活動中探索并掌握長方體和正方體的體積公式,能運用公式正確計算它們的體積,并解決相應的簡單實際問題。2.讓學生在數(shù)學活動中進一步積累探索數(shù)學問題的經(jīng)驗,增強空間觀念,發(fā)展數(shù)學思考。教學重點:探索并掌握長方體和正方體的體積公式。教學難點:長方體和正方體的體積公式。課前準備:學生每人準備 30 個左右的 1 立方厘米的小正方體。課時安排:1 課時教 學 過 程 二次備課一、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導入新課出示可分割的長方體模型,問:你能告訴大家它的體積是多少?說說是怎樣想的。教師分割演示后設疑,并揭示課題。二、操作探究,發(fā)現(xiàn)規(guī)律1.出示例 9,要求學生四人一組,用準備好的正方體搭出四個不同的長方體,并編號。2.讓學生觀察并交流。 (1)這些長方體的長寬高各是多少?(2)用了幾個小正方體,怎樣很快知道所用的小正方體的個數(shù)?(3)長方體的體積是多少?3.在小組里根據(jù)拼搭的長方體的數(shù)據(jù)填表。長/厘米 寬/厘米 高/厘米 正方體的個數(shù)體積/立方厘米長方體 1長方體 2長方體 3..長方體 4根據(jù)表格,引導分析,發(fā)現(xiàn)規(guī)律。拼搭出的長方體的體積跟小正方體的個數(shù)有什么關系?4.引導學生猜想:長方體的體積與它的長、寬、高有什么關系?三、再次探索,驗證猜想。1.出示例 10,讓學生擺出例 10 中的三個長方體,并提問:各需要多少個小正方體?2.讓學生動手操作,先想一想,再數(shù)一數(shù),看看一共用多少個正方體。3.課件演示。4.如果讓你擺一個長 5 厘米、寬 4 厘米、高 3 厘米的長方體,你能說出要用多少個小正方體嗎?四、引導概括,得出公式1.你發(fā)現(xiàn)長方體的體積與它的長、寬、高有什么關系?如何求長方體的體積。交流得出長方體的體積計算公式并板書文字公式和字母公式2.啟發(fā)引導正方體是長方體的特殊形式,你能根據(jù)長方體的體積公式寫出正方體的體積公式嗎?讓學生嘗試,再交流得出,并閱讀 26 的說明。五、應用拓展,鞏固練習1.做“試一試”學生獨立計算,交流時先說說公式,再說說是怎樣列式的。做“練一練”第 1 題。先觀察,后獨立計算。2.做“練一練”第 2 題先讓學生選擇幾個式子說說其表示的意思,再口算。3.做練習四第 1 題學生獨立解決后由學生逐一評講。六、課堂作業(yè)練習四第 2、3 題。..教 學 反 思第 8 課時:長方體和正方體的體積(2)教學內(nèi)容: P18 例 11 和“練一練” ,練習四第 4-8 題。教學目標:1.引導學生進一步溝通正方體和長方體體積公式,并在分析比較的基礎上,得出長方體(或正方體)的體積=底面積×高這一公式,會用次公式計算長方體和正方體的體積,并能用來解決有關的實際問題。2.通過學習發(fā)展學生的抽象思維能力和空間觀念。教學重點:應用長方體、正方體體積的統(tǒng)一計算公式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教學難點:應用長方體、正方體體積的統(tǒng)一計算公式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課前準備:小黑板課時安排:1 課時教 學 過 程 二次備課一、復習導入1.計算長方體和正方體的體積(1)長 5 米、寬 4 米、高 4 米(2)棱長 5 厘米2.長方體的體積計算公式是怎樣的?它是如何推導出來的?正方體的體積計算公式呢?二、探究長方體和正方體通用的體積計算公式1.出示例 11 長方體和正方體圖,對照公式,問:這里的長×寬和棱長×棱長分別求的是什么?你能指出長方體和正方體的底面嗎?怎樣求它們的底面積?2.小組討論;如果已知長方體的底面積和高,能求出長方體的體積嗎?怎樣求?根據(jù)學生的回答板書。..如果已知正方體的底面積和高,是否也能求出正方體的體積呢?怎樣求?教師板書完整。并用字母公式表示。3.完成“練一練”第 1 題,讓學生先計算底面積再計算體積。第 2 題,問:這道題的條件是什么?利用哪個公式來計算體積?學生各自計算,指名板演,共同評議。三、鞏固提高1.做練習四第 5 題學生分析后獨立計算,集體評講。2.做練習四第 6 題學生獨立計算,然后全班交流。3.做練習四第 7 題讀題理解題意,用方程獨立解答,交流訂正。四、課堂小結五、布置作業(yè)練習四第 4、8 題。..教 學 反 思第 9 課時:體積單位間的進率(1)教學內(nèi)容:P19 例 12 和“練一練” ,練習四第 9-14 題。教學目標:1.讓學生經(jīng)歷 1 立方分米=1000 立方厘米,1 立方米=1000 立方分米的推導過程,明白相鄰的兩個體積單位間的進率是 1000 的道理,會正確運用體積單位間的進率進行名數(shù)的變換。2.讓學生用對比的方法,記憶并區(qū)分長度單位、面積單位和體積單位,掌握它們相鄰兩個單位間的進率。教學重點:根據(jù)進率進行相鄰體積單位的換算。教學難點:培養(yǎng)學生的合理推理能力,發(fā)展學生的空間觀念。課前準備:棱長為 1 分米的正方體以及棱長為 10 厘米的正方體掛圖。課時安排:1 課時教 學 過 程 二次備課一、復習導入。1.提問:(1)常用的長度單位有哪些?相鄰的兩個長度單位間的進率是多少?(2)常用的面積單位有哪些?相鄰的兩個面積單位間的進率是多少?(3)常用的體積單位有哪些?相鄰的兩個體積單位間的進率是多少?2.問:你能猜出相鄰體積單位間的進率是多少嗎?二、自主探索,驗證猜測1.教學例 12..(1)掛圖出示棱長為 1 分米的正方體以及棱長為 10 厘米的正方體(2)這兩個正方體的體積是否相等?你是怎樣想的?(3)用圖中給出的數(shù)據(jù)分別計算它們的體積。學生分別算一算,然后在班內(nèi)交流。(4)根據(jù)它們的體積相等,可以得出怎樣的結論?(5)誰來說一說:為什么 1 立方分米=1000 立方厘米?2.用同樣的方法,你能推算出 1 立方米等于多少立方分米嗎?學生小組討論,班內(nèi)交流3.小結:你能說每相鄰兩個體積單位間的進率是多少?4.你能用體積單位間的進率解釋為什么 1 升=1000 毫升呢?三、鞏固深化1.出示練一練的習題學生獨立完成班內(nèi)交流你是怎樣想的?2.出示練習四第 9 題學生獨立完成表格,班內(nèi)交流。出示練習四第 10-12 題學生獨立完成,班內(nèi)交流你是怎樣想的?3.出示練習四第 13 題。學生讀題,思考:兩個容器各能盛水多少毫升是求什么?也就是兩個長方體的什么?獨立完成,說是怎樣想的。四、課堂總結五、課堂作業(yè)練習四第 14 題..教 學 反 思第 10 課時:相鄰體積單位間的進率(2)教學內(nèi)容:P21-22 練習四第 15-19 題。教學目標:1.在學生掌握體積及容積單位的基礎上,進一步明白相鄰的兩個體積(容積)單位間的進率是 1000 的道理,會正確運用體積單位間的進率進行名數(shù)的變換。2.提高學生運用已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教學重點:能正確應用體積單位間的進率進行名數(shù)的變換。教學難點: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課前準備:棱長為 1 分米的正方體以及棱長為 10 厘米的正方體掛圖。課時安排:1 課時教 學 過 程 二次備課一、知識復習1.我們已經(jīng)學過的體積單位有哪些?它們之間有怎樣的關系?2.我們已經(jīng)學過的容積單位有哪些?它們之間有怎樣的關系?3.容積和體積單位之間有怎樣的關系?二、課堂練習1.做練習四的第 15 題。讓學生先分別說說長方體和正方體的體積和表面積各是怎樣計算的,再讓學生分別算出它們的體積和表面積。集體評講。2.做練習四的第 16、17 題。求 “需要多少平方分米硬紙板”就是求什么?需要哪些條件?..求“需要鐵皮多少平方分米”就是求它的什么?需要哪些條件?學生分析后逐題解答。3.做練習四的第 18 題求第 1 個問題就是求它的什么?需要哪些條件?求“需要多少泥土”就是求什么?需要哪些條件?求“需要多少平方米的木條”就是求它的什么?需要哪些條件?學生再分析的基礎上逐題解答。三、本節(jié)課總結四、課堂作業(yè)做練習四的第 19 題。五、指導解答思考題。讀題后討論:“表面積比原來增加 56 平方厘米”是哪部分的面積?這部分面積是怎樣得到的?學生嘗試解答。六、閱讀“你知道嗎”內(nèi)容。..教 學 反 思第 11 課時:整理與練習(1)教學內(nèi)容:P23“回顧與整理” , “練習與應用”第 1-6 題。教學目標:1.進一步認識長方體和正方體的特征,理解體積和容積的意義,熟練進行體積和容積單位間的換算,掌握長方體和正方體體積及表面積的計算方法,能運用公式解決實際問題。2.提高學生應用已有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教學重點:對本單元所學內(nèi)容進行梳理,進一步完善有關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認知結構。教學難點:對本單元所學內(nèi)容進行梳理,進一步完善有關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認知結構。課前準備:小黑板課時安排:1 課時教 學 過 程 二次備課一、知識整理長方體和正方體各有哪些特征?有什么聯(lián)系?體積和容積的意義分別指什么?常用的體積和容積的單位有哪些?相鄰體積單位間的進率是多少?怎樣計算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表面積?解決有關表面積的實際問題要注意什么?你是怎樣發(fā)現(xiàn)長方體體積公式的?正方體體積公式和她有什么聯(lián)系?學生逐題分小組討論,并在全班交流,教師根據(jù)學生的回答適時板書。..二、練習與應用1.做練習與應用的第 1 題先判斷是什么立體圖形,并說說你判斷的依據(jù)是什么?估計哪個立體圖形的體積最大,再計算它們的體積。驗證自己的判斷。分別計算它們的表面積。2.做練習與應用的第 2 題讀題,仔細觀察,讓學生說說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兩次的讀數(shù)分別是多少?這能說明什么?增加的實際上是什么體積?3.做練習與應用的第 3 題讓學生先說說名數(shù)互化的方法,再觀察每題是把什么名數(shù)改寫成什么名數(shù)。學生獨立完成,集體評講。4.做一個長 8 厘米,寬 5 厘米,高 4 厘米的長方體,至少需要鐵絲多少厘米?(接頭忽略不計) 。如果做一個棱長 6 厘米的正方體呢?學生獨立計算,集體評講。5.用一根長 48 厘米的鐵絲做一個正方體的框架,這個正方體的棱長最大是多少?如果改做一個長 5 厘米,寬 4 厘米的長方體,高應該是多少?學生自己解答,求高時可提示用方程去解答。6.小結三、課堂練習1.0.23 立方分米=( )立方厘米3820 立方分米=( )立方米3200 立方厘米=( )毫升=( )升5.14 升=( )毫升=( )立方厘米2.用 72 厘米長的鐵絲做一個正方體框架,框架的棱長是多少?所有的面貼上紙,要貼多大的面積?所占的空間是多大?四、課堂作業(yè)..“練習與應用”第 4-6 題。教 學 反 思第 12 課時:整理與練習(2)教學內(nèi)容:P24-25“練習與應用”第 7-10 題。 教學目標:1.進一步掌握長方體和正方體體積及表面積的計算方法,能運用公式解決生活中求表面積和體積的實際問題。2.提高學生應用已有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教學重點:使學生更好地掌握本單元所學的知識,學會運用所學知識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教學難點:培養(yǎng)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課前準備:小黑板課時安排:1 課時教 學 過 程 二次備課一、課堂練習師:在我們的生活中有許許多多的長方體和正方體,我們來說說它們的實際應用,解決生活中的哪些問題時要用到這些知識?下面這幾道題中哪些知識的應用?1.做練習與應用的第 7 題(1)學生讀題,討論:這兩個問題分別求的什么?(2)學生回答后獨立計算。集體評講。2.做練習與應用的第 8 題(1)學生讀題,獲取題中已知信息。(2)說說問題實際上是求什么。指名學生回答,集體評價。3.補充練習..(1)一個無蓋的正方體硬紙盒,棱長 4.5 厘米,做這個紙盒至少要用多少平方厘米硬紙板?它的容積是多少?(2)一個長方體汽油桶,高 0.5 分米,底面是邊長 4 分米的正方形,做這個汽油桶至少需要多少鐵皮?如果每升油 2.5 元,這桶汽油價值多少元?(桶的厚度忽略不計)(3)把一個棱長 60 厘米的正方體鋼材,鍛造成橫截面面積是 16 平方厘米的長方體鋼材,鍛成的長方體鋼材長多少米?以上各題,學生讀題后各自練習,集體評講。4.完成思考題先讓學生思考:哪個地方的小正方體三面涂色?哪個地方的小正方體二面涂色?哪個地方的小正方體一面涂色?然后再根據(jù)它們所在的位置去數(shù)一數(shù),算一算。二、課堂練習小結三、課堂作業(yè)做練習與應用的第 9、10 題教 學 反 思第 13 課時:整理與練習(3)教學內(nèi)容:P25“探索與實踐”第 11-13 題。教學目標:1.在實際操作中再次感受長方體和正方體頂點和棱的特點。2.使學生進一步體會數(shù)學學習與實際生活的聯(lián)系,感受數(shù)學知識的價值。3.引導學生對自己在探究新知識過程中的表現(xiàn)和應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作出實事求是的評價。教學重點:數(shù)學學習與實際生活的聯(lián)系。教學難點:感受數(shù)學知識的價值。課前準備:小黑板課時安排:1 課時教 學 過 程 二次備課一.練習與應用第 11 題可以先出示一個長方體框架,讓學生觀察它的特征引導學生思考做一個長方體或正方體框架時,應該怎樣選料。做好后組織相應的展示和交流,讓學生介紹自己選料時的思考過程二、練習與應用第 12 題出示學生在課前收集的相關數(shù)據(jù),進行計算和交流。三、評價與反思..先讓學生閱讀表中的評價項目,然后回憶學習每部分內(nèi)容時的表現(xiàn),對自己作出客觀,合理的評價。引導學生對自己在探究新知識的過程中的表現(xiàn)和應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作出實事求是的評價。四、作業(yè)練習與應用第 13 題及思考題。教 學 反 思第 14 課時:表面涂色的正方體教學內(nèi)容:P26 內(nèi)容。教學目標:1.通過活動,積累由特殊到一般尋找數(shù)學規(guī)律的數(shù)學經(jīng)驗。2.進一步培養(yǎng)用分類計數(shù)的方法解決問題的能力,發(fā)展空間想象力。教學重點: 找出小正方體涂色以及它所在的位置的規(guī)律。教學難點: 一面、兩面、三面涂色小正方體個數(shù)以及它所在位置的規(guī)律。課前準備: 27 個 1 立方厘米的正方體課時安排:1 課時教 學 過 程 二次備課一、引入新課談話:課前,我們通過魔方認識了三面涂色、兩面涂色、一 面涂色的相關情況,誰能說說在魔方中三面涂色、兩面涂色、一面涂色的部件分別處在魔方的什么位置? 能不能通過旋轉把魔方中三面涂色的部分移到兩面涂色或只有一面涂色的位置?看來三面涂色、兩面涂色、一面涂色的位置是確定的。今天,我們就來一起探究跟表面涂色有關的正方體的計數(shù)問題。板書:分類計數(shù)。課件出示問題:把一個表面都涂上顏色的正方體木塊,切成 64 塊大小相同的小正..方體。(1)三面涂色的小正方體有多少塊?(2)兩面涂色的小正方體有多少塊?(3)一面涂色的小正方體有多少塊?二、探究正方體中表面涂色的小正方體(一 )棱長為 4 的正方體提問:三面涂色的小正方體有多少個?處在什么位置上的小正方體才會是三面涂色的? (課件顯示)閉上眼睛想一想三面涂色的小正方體在什么位置。提問:兩面涂色的小正方體有多少個?處在什么位置? (課件顯示)這個數(shù)據(jù)可以通過怎樣的計算獲得?提問:一面涂色的小正方體有多少個?處在什么位置? (課件顯示)這個數(shù)據(jù)該通過怎樣的計算獲得?追問:六面都沒有涂色的小正方體有多少個? 這樣的小正方體處在什么位置? 它的個數(shù)該如何計算?引導:將大正方體剝?nèi)ァ氨砥ぁ?,剩下的是什么樣子?指出:六面都沒有涂色的小正方體在大正方體的中間。兩種算法 :64—8—24—24=8(個),2×2X 2= 8(個)。操作教具,驗證學生的發(fā)現(xiàn):(1)將處在頂層的 4 個頂點上的 4 個小正方體從教具中取下,讓學生見證“三面涂色” 。(2)將處在非底層的 8 條棱上的 16 個小正方體取下,讓學生明確計算方法、見證“兩面涂色” 。同時追問:還有的兩面涂色的小正方體在哪里? (3)取出其中一面涂色的小正廳體,讓學生明確計算方法,見證“一面涂色” 。(4)呈現(xiàn)“六面都沒有涂色”的小正方體(由 8 個小正方體組成的棱長為 2 的正方體)。(5)將最底層的小正方體按類歸位 ,驗證計數(shù)的結果及計算方法。要求:將正方體的棱長各種正方體的個數(shù)及計算方法填在活動記錄表。引導:計算所需的數(shù)據(jù)與原正方體的棱長有什么關系?(二)棱長為 3 的正方體學生自主完成,將探究結果填在活動記錄表。完成后指名匯報交流。(三)棱長分別為 5、6 的正方體..學生自主完成,將探究結果填在活動記錄表,并在小組內(nèi)交流。投影呈現(xiàn)學生的活動記錄結果,通過課件呈現(xiàn)實物加以驗證。引導學生初步發(fā)現(xiàn)正方體表面涂色問題的一般規(guī)律 。(四)棱長為 a 的正方體提問:如果棱長為 n ,三面涂色的小正方體有幾個? 兩面涂色、一面涂色和六面都沒有涂色的小正方體個數(shù)分別怎樣表示?(五)延伸思考課件出示問題:將一個長 7 厘米、寬 5 厘米、高 4 厘米的長方體木塊表面涂色后,切成棱長為 1 厘米的小正方體木塊,三面涂色、兩面涂色和一面涂色的木塊各有幾個?教 學 反 思第二單元 分數(shù)乘法一、教學目標:1、使學生理解分數(shù)乘法表示的意義,理解和掌握分數(shù)乘法的計算法則,并能比較熟練地計算分數(shù)乘法。2、使學生理解求一個數(shù)的幾分之幾是多少的應用題的數(shù)量關系和解題思路,掌握解題方法。3、使學生掌握分數(shù)乘法和加、減法的混合運算,理解整數(shù)乘法運算定律對于分數(shù)乘法同樣適用,并能運用這些定律進行一些簡便的運算,進一步提高計算能力。4、使學生理解倒數(shù)的意義,掌握求倒數(shù)的方法,能熟練地求一個數(shù)的倒數(shù)。二、教學重點:理解和掌握分數(shù)乘法的計算法則,并能比較熟練地計算分數(shù)乘法。..三、教學難點:運用這些定律進行一些簡便的運算,進一步提高計算能力。四、課時安排:9 課時第 1 課時:分數(shù)乘整數(shù)教學內(nèi)容:P28-29 例 1 和“練一練” ,練習五第 1-5 題。教學目標:1.使學生通過自主探索,理解分數(shù)乘整數(shù)的意義與整數(shù)乘法相同,初步理解分數(shù)乘整數(shù)的計算法則。2.使學生進一步增強運用已有知識經(jīng)驗探索并解決問題的意識,體驗探索學習的樂趣。教學重點:分數(shù)乘整數(shù)的意義和計算法則。教學難點:分數(shù)乘整數(shù)的意義和計算法則。課前準備:多媒體課件課時安排:1 課時教 學 過 程 二次備課一、創(chuàng)設情境教師談話:同學們,我們已經(jīng)學會了整數(shù)和小數(shù)乘法的計算方法,現(xiàn)在,我們開始來學習分數(shù)的計算方法,大家喜歡學嗎?復習:1.5 個 12 是多少? 怎樣列式?2. + + = + + =16 f(2)26 36 29 29 29學生做完 1 后,提問:整數(shù)乘法的意義..做完 2 后,提問這兩道題各有什么特點?+ + = 這道有沒有更簡便的方法呢?f(3)929 29今天我們就來學習——分數(shù)乘整數(shù) (板書課題)二、組織探究1.教學例 1 出示例 1教師出示圖,標注出長是“1 米”教師:你能在圖中涂色表示出這個已知條件嗎?出示問題:小芳做 3 朵這樣的綢花,一共用幾分之幾米綢帶?你能在圖中涂色表示出來嗎?學生涂色。問:解決這個問題可以列怎樣的算式?隨著學生的回答進行板書+ + 310 f(3)310 f(3)310教師:求 3 個 相加的和還可以用乘法計算,你會列式嗎? 310學生回答,教師板書: ×3 或 3×310 310提問:這個算式中的 是什么數(shù)? 式中的 3 是什么數(shù)?310教師:由此可以看出,分數(shù)乘整數(shù)的意義與整數(shù)乘法的意義是相同的,都是求幾個相同加數(shù)的和的簡便運算。2.探索(1)學生嘗試計算 ×3。310啟發(fā): ×3 的積是多少?你能聯(lián)系已有的知識從不同角度說明嗎?310學生試做,啟發(fā)總結分數(shù)乘整數(shù)的計算法則提問: ×3= 由此你發(fā)現(xiàn)分數(shù)乘整數(shù)是怎樣計算的? 310 3*310教師引導學生概括出書上的結語。教師:以后計算分數(shù)乘整數(shù)時,不必再寫加法算式,直接根據(jù)分數(shù)乘整數(shù)的計算法則進行計算就行了。為了計算簡便,乘法計算能約分的要先約分。(2)解決例題的第(2)題出示:小芳做 5 朵這樣的綢花,一共用幾分之幾米綢帶?學生嘗試列式計算,指名板演。評點時明確:計算結果不是最簡分數(shù)時,要約分成最簡分數(shù)。(3)總結計算方法。引導:比較剛才兩道算式的計算過程,你發(fā)現(xiàn)它們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分數(shù)與整數(shù)相乘,可以怎樣計算?在小組里交流。- 配套講稿:
如PPT文件的首頁顯示word圖標,表示該PPT已包含配套word講稿。雙擊word圖標可打開word文檔。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檔作品中含有的國旗、國徽等圖片,僅作為作品整體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設計者僅對作品中獨創(chuàng)性部分享有著作權。
- 關 鍵 詞:
- 2019 年蘇教版 六年級 數(shù)學 上冊 教案 Word 表格
裝配圖網(wǎng)所有資源均是用戶自行上傳分享,僅供網(wǎng)友學習交流,未經(jīng)上傳用戶書面授權,請勿作他用。
鏈接地址:http://www.wymoca.com/p-4842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