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防系統(tǒng)的施工技術要點.doc
《消防系統(tǒng)的施工技術要點.doc》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消防系統(tǒng)的施工技術要點.doc(8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上搜索。
行業(yè)資料:________ 消防系統(tǒng)的施工技術要點 單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 部門: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年_____月_____日 第 1 頁 共 8 頁 消防系統(tǒng)的施工技術要點 (一)滅火系統(tǒng)的安裝技術要點 1.消火栓滅火系統(tǒng)的室內消火栓給水管道若管徑100mm時,采用螺紋連接;大于100mm采用法蘭或卡箍式連接。閥門通常采用閘閥或蝶閥。消火栓箱安裝分為明裝、暗裝和半明裝,管道通過鋼筋混凝土水箱壁,應安裝剛性或柔性防水套管。安全閥、壓力表、泄水管、水位指示器、消防水泵等,應符合規(guī)范要求。安裝在室外的地上、地下式消防水泵接合器,溫度在20℃以下時應采取相適應的保溫措施,以防凍結。 2.自動噴水滅火系統(tǒng)的管子公稱直徑100mm時,應用螺紋連接;其他用焊接或法蘭連接。噴頭布置的水平距離應根據(jù)火災危險等級確定。報警閥組安裝應先安裝水源控制閥、報警閥,在進行報警閥輔助管道的連接。水力警鈴應安裝在公共通道或值班室附近外墻上,應方便檢修。 3.干粉滅火系統(tǒng)管道包括氣體管道和干粉管道,這兩種管道要求潔凈,不能銹蝕。 4.氣體滅火系統(tǒng)施工前應對滅火劑貯存容器,容器閥、選擇閥、液體單向閥、噴嘴和閥驅(起)動裝置等系統(tǒng)組件進行外觀檢查。系統(tǒng)安裝前應檢查滅火劑貯存容器內的滅火劑充裝量與充裝壓力,并對選擇閥、液體單向閥、高壓軟管和閥驅(起)動裝置中的氣體單向閥逐個進行水壓強度試驗和氣壓嚴密性試驗。容器的儲存區(qū)域不允許無關人員進入。二氧化碳儲存容器(瓶組)及配套的容器閥、單向閥和集流管應設置在專用房間內,安裝在有可能引起爆炸危險的可燃氣體、蒸汽或粉塵等場所的氣體滅火管道,應設防靜電接地裝置。 (二)火災自動報警系統(tǒng)施工技術要點 1.火災自動報警系統(tǒng)的配管、布線,應符合現(xiàn)行國家標準的規(guī)定。 2.火災探測器分成感溫、感煙或感光探測器、氣體探測器和復合探測器五種基本類型。探測器安裝距墻壁、粱邊的水平距離0。5m。探測器周圍不應有遮擋物。探測器至送風口的水平距離1。5m。感溫探測器的安裝間距不應超過10m,感煙探測器的安裝間距不應超過15m。探測器宜水平安裝,當傾斜安裝時,傾斜角45℃。 3.手動火災報警按鈕安裝在墻上距地面(樓)高度1。5m處。應安裝牢固,并不得傾斜。按鈕的外接導線,應留有10cm以上的余量。 4.火災報警控制器在墻上安裝是,其底邊距地(樓)面高度1。5m處。落地安裝時,底邊高出地坪0。1~0。2m??刂破鞯闹麟娫磻苯优c消防電源連接,控制器的接地應牢固。 5.消防控制設備在安裝前,應進行功能檢查,消防控制設備外接導線的端部,應有明顯標志。 6.系統(tǒng)的工作接地線應采用銅芯絕緣導線或電纜金屬管,工作接地線與保護接地線必須分開,保護接地導體不得利用金屬軟管。 7.火災自動報警系統(tǒng)調試前,先對探測器、區(qū)域報警控制器、集中報警控制器、火災報警裝置和消防控制設備等逐個進行單機通電檢查,正常后方可進行系統(tǒng)調試?;馂淖詣訄缶到y(tǒng)通電后,應按現(xiàn)行國家標準的要求對報警控制器進行各項控制功能和聯(lián)動功能檢查。火災自動報警系統(tǒng)在繼續(xù)運行120h無故障后,填寫調試報告。 (三)高層建筑送風、排煙系統(tǒng)施工要點 1.防火閥應單獨吊裝。從防火墻至防火閥的風道應采用厚度為1。5mm以上的鋼板制作。 2.送風、排風口的安裝,須在風口外配=2。0mm鋼制法蘭短管,并將法蘭固定在風管上,然后將送風口外框固定在短管上,最后將百葉風口和防火閥連接。 3.通風排煙管道材質和制作要求, 排煙系統(tǒng)風管板厚若無要求,可按高壓系統(tǒng)風管板厚選擇。非金屬復合風管板材的覆面材料必須為不然材料,具有保溫性能的風管內部絕熱材料應不低于難燃B1級。風管制作所采用的連接件均為不燃或難燃B1級材料。 防排煙系統(tǒng)風管的耐火應符合設計規(guī)定,風管的本體、框架、連接固定材料與密封墊料,閥部件、保溫材料以及柔性短管、消聲器的制作材料,必須為不燃材料。 第 4 頁 共 8 頁 消防系統(tǒng)維修保養(yǎng)規(guī)程 為規(guī)范消防系統(tǒng)維修保養(yǎng)工作,確保消防系統(tǒng)設備各項性能良好,特制定本規(guī)程。 1.0程序要點 1.1檢查 1.1.1日檢:每班次在高級技工的指導下由消防管理中心監(jiān)控員對火災報警系統(tǒng)進行下列檢查: a)每班次均應進行系統(tǒng)設備的外觀檢查; b)火警功能。誤報火警應勘察誤報的火災探測器探頭現(xiàn)場有無蒸汽、煙霧、粉塵等影響探頭正常工作的環(huán)境干擾存在,如有其它干擾存在,應設法排除。對于誤報頻繁又無其它干擾影響探頭正常工作的,或探頭顯示燈不亮、不能接收信號,應及時清洗更換; c)自檢功能。按自檢鍵后,進行復位,讓系統(tǒng)處于正常狀態(tài),不能復位應查明原因; d)故障功能: --主電源故障,檢查輸入電源是否完好,熔絲有無燒斷、接觸不良等情況; --備用電源故障,檢查充電裝置,電池有否損壞,有無斷線; --探測回路故障,檢查該回路至火災探察器的接線是否完好,有無探頭被取下,終端監(jiān)控器有無損壞。 2.1.2月檢:每月由安全主管及維修人員組織對消防自動系統(tǒng)進行下列功能檢查,并填寫《消防系統(tǒng)月檢查保養(yǎng)記錄表》: a)月檢全部內容; b)測試探測器主要工作電壓是否正常; c)火災探測器(溫感、煙感、破玻)安裝傾斜度不大于45度,與底座接觸是否良好,外觀是否清潔完好,指示燈是否閃亮。隨機抽取5%的煙感噴煙后,消防主機是否收到報警信號; d)對樓層消防栓進行外觀檢查,查看外接線是否固定良好,油漆脫落應補刷新漆; e)檢查手動報警按鈕、緊急旋鈕安裝是否牢固,有無破損及丟失;任選兩個手動報警按鈕進行模擬報警,測試報警功能是否正常; f)對消防主機、聯(lián)動柜、動力配電箱、滅火顯示器及其附屬設施進行擦拭除塵,線路松動應給予緊固; g)對主電源和備用電源做自動轉換試驗。 1.1.3每半年檢查和試驗自動報警系統(tǒng)的下列功能,并填寫《消防系統(tǒng)年(半年)檢查保養(yǎng)記錄表》: a)采用專用檢測儀器分批試驗火災探測器的動作及確認燈顯示; b)試驗火災報警的聲光顯示; c)試驗水流指示器,壓力開關等報警功能,信號顯示; d)對備用電源進行1~2次充放電試驗,1~3次主要電源和備用電源自動切換試驗; e)用手動或自動檢查防火卷簾的關閉情況、防火卷簾有無變形、扭曲情況; f)用手動或自動檢查消防栓泵、自動噴淋滅火系統(tǒng)的控制設備; g)對固定式系統(tǒng)進行外觀巡視,查看管網系統(tǒng)的密封情況,讀出壓力表指針數(shù)值,用手動或自動檢查固定滅火系統(tǒng)的控制設備; h)用手動檢查消防應急廣播、火災應急照明及疏散指示標志燈; I)從消防聯(lián)動柜上按強制"消防"開關鍵使客貨梯停于首層試驗; j)在消防管理中心進行消防通訊設備對講通話試驗; k)檢查所有轉換開關和強制切斷非消防電源功能試驗。 1.1.4年檢:每年由維修人員及安全主管組織對火災自動報警系統(tǒng)的功能作下列檢查和試驗,并填寫《消防系統(tǒng)年(半)檢查保養(yǎng)記錄表》: a)應用專用檢測儀器對所安裝的火災探測器探頭(取50%)進行一次實效模擬試驗,對電纜、接線盒、設備作直觀檢查、清理塵埃; b)進行本規(guī)程1.1.3的檢查內容(a、b除外); c)試驗火災應急廣播設備的功能。 1.1.5對本規(guī)程1.1.3和1.1.4的檢查內容,合同期內由安裝廠家指導檢查,合同期滿后外委公安消防局(或安裝廠家)檢查。 1.2維修保養(yǎng) 1.2.1對消防系統(tǒng)的外部清洗及部分附件的維修保養(yǎng)由工程部主管指導完成。 每班次監(jiān)控員應對消防設備外部清潔一次,進行吹污、吹塵,再用干的干凈抹布擦拭,保持設備光潔。 1.2.2需外委維修的,由品質技術部組織委托安裝廠家或公安消防局進行維修保養(yǎng)。 1.2.3消防泵維修保養(yǎng)見《給排水設備設施維修保養(yǎng)規(guī)程》相關內容。 1.2.4消防系統(tǒng)設備的檢查、維修保養(yǎng)均應有完整的記錄,分類歸檔管理,保存期五年。 第 7 頁 共 8 頁 行業(yè)資料 本文至此結束,感謝您的瀏覽! (資料僅供參考) 下載修改即可使用 第 8 頁 共 8 頁- 配套講稿:
如PPT文件的首頁顯示word圖標,表示該PPT已包含配套word講稿。雙擊word圖標可打開word文檔。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檔作品中含有的國旗、國徽等圖片,僅作為作品整體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設計者僅對作品中獨創(chuàng)性部分享有著作權。
- 關 鍵 詞:
- 消防系統(tǒng) 施工 技術 要點
裝配圖網所有資源均是用戶自行上傳分享,僅供網友學習交流,未經上傳用戶書面授權,請勿作他用。
相關資源
更多
正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檔
相關搜索
鏈接地址:http://www.wymoca.com/p-23073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