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級美術下冊 第11課《動漫—動起來的漫畫》教案 人美版》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五年級美術下冊 第11課《動漫—動起來的漫畫》教案 人美版(4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上搜索。
1、五年級美術下冊 第11課《動漫—動起來的漫畫》教案 人美版
教學目標
1.欣賞多種形式的漫畫卡通作品,認識漫畫卡通的一般表現規(guī)律和表現特點。鍛煉和培養(yǎng)學生豐富的想象能力和創(chuàng)造精神及對多種美術形式的認識和理解。
2.學習繪制有特點的卡通造型。
3.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精神,體會卡通創(chuàng)作的樂趣。
教學重點
讓學生對“卡通”、“漫畫”、“動漫”、“動畫”等概念有比較明確的界定,理解它們之間的異同。通過欣賞和評述活動對學生以往的生活經驗進行梳理和歸納,從而對“卡通”有一個較全面的認識和理解。
教學難點
運用卡通造型手法進行創(chuàng)作。
學習材料
課件、圖片等相關資料;鉛筆、彩色鉛筆、水彩筆、簽字
2、筆等。
教學過程
程序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
情境
導入
上課了,教師請一位同學幫忙關一下門。
假想一:同學不太明白老師的意圖,但還是把門關上了。
假想二:同學很高興地站起來,跑過去關上了門。
設置懸念,引發(fā)創(chuàng)作熱情,了解優(yōu)秀的卡通造型都是源于生活的。
小品
示范
快速示范兩幅小品卡通。
作品1:學生高興地站起來。
作品2:跑過去關門。
?
??
明確卡通的概念。
學生恍然大悟并看得津津有味。
引導學生分析:
1.卡通為什么叫動起來的漫畫?
2.都在哪些方面可以表現“動”?
(動態(tài)與表情。)
引導學生了解有意思的卡通漫畫作品都是源于
3、生活,只是創(chuàng)作者抓住了所表現人物的最具特點的動作與表情。
知識
分析
引導學生分析“表情之動”。
教師及時歸納學生分析整理的造型信息。
?
?
?
?
?
?
引導學生分析“動態(tài)之動”。
教師結合實例分析并示范幾個卡通作品,例如:孫悟空奮力揮棒、機器貓垂手無奈、《花木蘭》中的小蟋蟀奔跑逃命等。
卡通與漫畫有什么區(qū)別?
教材中向我們展示了不同時代、不同國家的卡通漫畫作品,它們都有哪些藝術特色?
查找資料,小組歸納:
1.你找到多少種卡通的表情?
2.這些表情都代表了人物的什么神態(tài)?
3.表情為什么這樣夸張?不畫得這么夸張可以嗎?
4.我們在畫夸張的表情時
4、應注意什么?試著畫一下。
?
分析:設計什么樣的動態(tài)能更好地演繹卡通人物的表情所傳達出的情感?
?
?
了解連續(xù)畫面的處理方法。
?
分析不同風格的卡通作品。
?
?
?
?
?
發(fā)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提高學生分析與處理信息的能力。
創(chuàng)作
作業(yè)要求:
選擇一個自己最喜歡的卡通形象,創(chuàng)作出它下一場景的動作表情變化。
可以結合教材中所提供的造型,也可以結合自己獲取的資料。
鼓勵創(chuàng)新,激發(fā)創(chuàng)作激情,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
評價
組織“電視臺優(yōu)秀卡通動漫節(jié)目展播”活動。
結合創(chuàng)意、造型、動態(tài)進行評價。
提供交流平臺,延續(xù)創(chuàng)作熱情。
附送:
2
5、019年(春)五年級美術下冊 第12課《電腦美術—巧
用動漫形象》教案 人美版
教學目標
1.學習素材的多種處理方法和合理應用,學習圖形處理軟件的導入、設計和合成功能。
2.認識利用電腦進行設計創(chuàng)作的特點和理解設計藝術的一般法則。
3.鍛煉和培養(yǎng)學生豐富的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精神。
教學重點
讓學生理解如何更好地運用電腦圖形處理的功能與自己設計所需要的內容進行有機的結合。
教學難點
對圖形處理軟件中的“矢量”概念的認識及對矢量圖形素材合理的使用。
教學程序
程序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
導入
新課
同學們一定很喜歡動漫形象吧?課前大家也收集過各種各樣的卡通形
6、象,下面讓我們就一同欣賞一下這些可愛的動漫形象吧?
課件展示
學生分小組展示并介紹自己收集的動漫形象。
欣賞
激發(fā)興趣。
講授
新課
設計制作步驟:
請學生看課本第26頁的制作過程,然后小組討論研究一下如何進行設計制作。
教師在電腦上來演示:打開演示文稿——插入圖片——改變大小和位置——設計選擇字體,輸入所需的文字內容——完成作品
請同學們看課本第26頁的制作過程,然后小組討論研究一下如何進行設計制作。
學生簡要交流制作步驟。
學生
練習
提出要求
參考本課同學們提供的方法和動漫圖案,用電腦創(chuàng)作自己滿意的作品。不要忘了打印作品。
根據要求,學習制作。
學生
創(chuàng)作
展示
分組展示,教師客觀、公正評價,。
互相評價和自評相結合。
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