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理想》教案(人教版七年級上冊)》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語文:《理想》教案(人教版七年級上冊)(10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上搜索。
1、
七年級上冊第二單元第6課《理想》教案
[教學目標]
1.?領悟該詩中多樣修辭方式靈活運用的妙處,尤其是其中的比喻修辭手法。
2.?對圈點批注法的進一步鞏固。?
[學習重難點]?
1.?通過學習本文,樹立理想抱負,培養(yǎng)對理想的堅持和不懈追求的精神。
2.?對詩歌寫作中多樣修辭方式靈活運用要有深入的了解。?
3.?對理想的內涵有更思辨性的認識。?
[學習內容]
詩歌的語言具有高度的凝練性,本詩同樣如此。其具有的簡短而激情澎湃的語言,包孕著豐富的意蘊,而開放的結構,也給讀者提供了再創(chuàng)造的想象空間,所以,
2、在明確了“堅持理想、追求理想”的主要內涵的前提下,進行個性化閱讀,而圈點批注的讀書方法對于我們個性閱讀方面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而與之對應的是,雖然我們還不具有成熟的價值人生觀,但相對單純的童心,和對未來的美好憧憬,容易對“理想”產生聯(lián)想和思考,也容易與詩歌產生強烈共鳴。?
其次,該詩的同一個本體“理想”,卻能用豐富的喻體群來表達,喻體不同的屬性與本體屬性的對應聯(lián)系,都體現了作者非凡的想像力,而其他多種修辭方法的綜合運用,也更展示出了作者卓越的表達能力。那么,對修辭方法的分析中,注意思考作者是怎樣根據自己詩歌主旨表達的需要來選擇修辭方式的。?
最后,本詩在意蘊的表達方
3、面,具有思辨性,這點突出表現在對理想代價的描述中。?
“理想如朝陽,照耀著人類的精神世界,播種希望,傳播光明,亙古不變。”?
在不同的歷史語境中,理想往往具有不同的表現形態(tài)——
兩千多年前,反秦英雄陳勝,曾在田間耕種時說出了自己的宏偉抱負,卻遭周圍人的嘲笑,視之為癡人夢話,不由昂天長嘆:“燕雀安知鴻鵠之志!”;創(chuàng)造了法國歷史巔峰的拿破侖豪氣沖天,曾用野心的表達式闡明著自己的理想抱負:“不想當將軍的士兵就不是一個好士兵”;而一九三六年的毛澤東,站在雪山之頂,意氣風發(fā),一首《沁園春·雪》成“千古絕唱”,那句“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的壯麗詩句,鏗鏘地表達著自己
4、的革命理想。?
真正的理想,能激發(fā)自己的生命活力,開啟自己的動力源泉。它是力量,是決心,是爆破困難的炸藥,是在人生危難時期幫助你走過鋼絲的平衡木。它捍衛(wèi)和體現了你的個人尊嚴, 同時也尊重了他人的尊嚴。?
1 / 10
親愛的同學,此時此地,你們是不是也想到了自己的理想呢???
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著名詩人、作家流沙河的《理想》,看看他眼中的理想是怎樣的??
整體感悟:?
開頭一節(jié)總說理想的意義,第二、三節(jié)相近,可以用“理想的歷史意義”來概括。第四、五、六、七節(jié)相近,可以用“理想的人格意義”來概括。第八、九、十、十一節(jié)相近
5、,可以用“理想的人生意義”來概括。最后一節(jié),鼓舞人們樹立理想,為理想而奮斗。由此可見,全詩主要贊揚理想的意義,從歷史意義,到人格意義和人生意義。?
研讀與賞析:?
1.?你最喜歡里面的哪一句詩句?能說明理由嗎??
(要注意把握以下幾點:①先標出你喜歡的詩句,并大聲朗讀。朗讀到滿意為止。②說明你喜歡的理由時,要側重結合“堅持并追求理想”的主旨,而非天馬行空。③如果對于同一句詩有不太相同的理解,要注意對其觀點多角度的整合,避免答案的單一化。④要注意把握如何理解并分析詩句涵義的方法,尤其是聯(lián)系上下文或聯(lián)系主旨的方法。)?
2.?品讀本詩語言,詩中用到了哪些修辭手法
6、?你能通過這些修辭手法來談談你對詩歌內涵的理解嗎??
??
明確:
詩歌中運用了以下的修辭方式:?
1.?比喻。作為唯一的本體“理想”,卻用豐富的喻體群來展示,如“石”、“火”、“燈”、“路”、“羅盤”、“船舶”、“還魂的仙草”、“慈愛的母親”等都從不同方面——如堅硬、熱度、 光亮、方向、載體、藥效、親情等——表達了理想對人生積極的指導作用;而將它又比做“折 磨著你那進取的心”的“海天相吻的弧線”,抑或是“鬧鐘”、“肥皂”則也從方位的可望不可及性、驚夢、洗滌臟物的角度表達出了堅守理想必須要付出代價的深刻道理。
2.?對比。如“世界上總有人拋棄了理想,理想
7、卻從來不拋棄任何人”中,被擬人化了的理想與“拋棄了理想”的人做對比,表現了作者對一些人放棄理想這一行為的失望和遺憾;而文末對失去了理想的英雄和失去了理想的庸人做對比,體現出了“五十步笑百步”的諷刺效果——失去理想的英雄甚至比起庸人更讓人生厭,這也表現出了人們在喪失理想后會出現的可怕后果。?
3.?頂真。該修辭集中體現在詩歌的第一小結。在詩歌中除了能表現出一種字面意義的承續(xù)外,更能較好地表現出貫
穿始終的在文字之下流動著的、對堅守理想的贊美之情,并自然 引出以下內容。?
4.?其他修辭格。如“喚浪子回頭,理想是慈愛的母親”詩句中所包含的“比擬”的修辭方式
8、,生動展現出理想巨大的精神力量;而“理想開花,桃李要結甜果;理想抽芽,榆楊會有濃蔭”等例句中所展示的對偶修辭方式以及第一節(jié)、第二節(jié)等處所集中展示的排比修辭方式,都能造成句式的工整和較強的外在韻律感,并在形成磅礴氣勢的同時,實現了深層情感的表達。?
??
學法指導
1.?詩歌的語言最精煉,現代白話詩沒有古詩那樣的文字認讀和理解的障礙,在學習現代詩歌,尤其是哲理詩時,除反復誦讀,理清結構,整體把握外,對于一些含義較深的詩句,須聯(lián)系生活實際和個人經歷來理解。?
2.?哲理詩的語言富于警策力,深受我們喜愛,《理想》正是這樣的詩歌,學習時不要僅停留在欣賞語言的層面
9、上,也要動手按照本詩的句式特點仿寫。?
3.?注意反復誦讀,在讀中品味語言的魅力,好的詩句應該積累下來備不時之需。?
??
體驗反思:?
通過對本詩的學習,你對“理想”的內涵是否又有了新的認識?請結合課文來談談。?
明確:
與一些同類主旨的詩歌比較起來,本詩在“堅守并追求理想”的內涵表達上,具有了 較強的思辨性——沒有廉價的?展示他所帶來的美好,也沒有悲觀地沉浸于世俗的“理想無用論”當中,而是恰到好處地全面深入展示了“理想”予人的影響:理想能使人充滿朝氣和樂觀,如“理想使你微笑地觀察著生活;理想使你倔強地反抗著命運”;他能大大地改變一個人的精神狀
10、態(tài),提升你的精神境界,“平凡的人因有理想而偉大;有理想者就是一個‘大寫的人’”;甚至“理想使不幸者絕處縫生”,“給罪人新生”,“使浪子回頭”!但,如果對于主題的挖掘只限于此,那流沙河也就不是流沙河了,作者在高昂的旋律當中,也摻入了現實的深沉思索:“理想如果給你帶來榮譽,那只不過是它的副產品,而更多的帶來被誤解的寂寥,寂寥里的歡笑,歡笑里的酸辛?!辈粌H如此,當理想“可望不可即”時,他會“折磨著你那進取的心?!边@就難怪會出現“世界上總有人拋棄了理想”的情況——這與文末“英雄失去理想”和“庸人失去理想”后的糟糕后果描述是相對應的。?
?
拓展延伸:
張立勇只是清華大學
11、第十五食堂的一個小小的負責賣饅頭的廚師,曾經只有高中畢業(yè)的學歷水平,但他,卻能憑借自己的刻苦學習,拿到北大國際貿易專業(yè)大本文憑,更讓人驚訝的是,他還在托??荚囍腥〉昧?30分的成績!一些清華大學的學生尊稱他是張老師,而更多的清華學子親切地稱呼他是“饅頭神”。對此,你有什么感受和啟發(fā)??
??
《袁隆平的“尋夢園”》?
[教學目標]?
1.?體會文中袁隆平的“夢”和“尋夢園”的含義。?
2.?搜集袁隆平農業(yè)研究事業(yè)的有關信息。?
3.?學習袁隆平獻身科學的精神。?
??
[教學重難點]?
重點:通過具體材料感受人物的思想境界和精神風貌。
12、
難點:理解袁隆平的“夢”和“尋夢園”的含義,體會作者寫作意圖。
??
[學法指導]?
1.?搜索整合文中資料,體會作者的寫作目的。?
2.?圈點批注文中關鍵語句,加深對人物精神的理解。?
3.?查閱背景資料,明確袁隆平研究工作的重要意義。?
??
[學習內容]?
中國古代的四大發(fā)明大家都很熟悉,現在國際上稱中國出現了第五大發(fā)明,大家知道是指什么嗎?它就是由我國杰出的科學家袁隆平研究的
“雜交水稻”。西方世界稱,雜交稻是“東方魔稻”,它不僅在很大程度上解決了中國人的吃飯問題,而且也被認為是解決下個世紀世界性饑餓問題的法寶,國際上把它
13、譽為“第二次綠色革命”。今天就讓我們一起走進袁隆平的世界,親身感受一下他和他的成就。?
??
整體感知:?
⑴快速閱讀文章,勾畫關鍵語句,搜集文中信息。?
⑵思考:讀了文章以后,你認為袁隆平是個怎樣的人?你的依據是什么??
袁隆平是個杰出的科學家,他研究的雜交水稻每年增產谷物3500公斤,相當于每年解決3500萬人口的吃飯問題,40年來他在此領域始終保持世界領先地位。?
袁隆平是個堅持不懈,不怕困難的人,他為了尋找一株必需的水稻——天然雄性不育株,他和新婚妻子一起頂著烈日,檢查了14000個稻穗。?
袁隆平是個執(zhí)著追求夢想的人,他出生在北京,卻放棄了優(yōu)
14、越的生活,在風華正茂之時違背母命,選擇了艱苦陌生的農學。?
??
研讀與賞析:
夢想對每一個人來說都是至關重要的,一個美好的夢想往往能使人們?yōu)橹冻鼋K身的努力,并且給人們帶來無限的光榮。一個中學生要以什么為光榮,該如何為自己的夢想而努力,這是擺在我們面前的一個現實問題,它直接影響著新一代人的人生態(tài)度和價值觀。?
本文是一次夢想與榮譽的美好展示,作為一篇人物通訊,文章一開始就借筆者的口提出了一個讀者們關注的問題:“像袁隆平這樣一個出生在北京,生長在武漢、重慶等大城市,擁有優(yōu)越生活條件的人,到底是什么原因讓他義無反顧地走上艱苦而陌生的農學研究之路?”對于這個問題的思考一直貫
15、穿了課文的始終,帶著它去研讀課文,才能夠把握住作者的寫作意圖。?
作者以袁隆平的“尋夢”作為線索,運用倒敘的手法,層次清晰的展示了袁隆平夢想的幾個階段,為我們揭示了問題的答案。明確夢想的幾個階段對于研讀課文是非常必要的,因為在袁隆平生命中,他的夢想是在不斷推進擴展的:幼年時,他見到美麗的園藝場,郁郁蔥蔥的綠色植物在他幼小的心中構筑了一幅美麗的圖景,同時也讓他樹立起一個稚嫩朦朧的夢想“將來我一定要去學農”;20世紀60年代初的那場席卷全國的饑荒,深深震撼了年輕的袁隆平,美麗的憧憬與現實的遙遠距離,使他樹立起更為實際和堅定的夢想“讓所有人不再挨餓”,并為之付出了不懈的努力;在他取得“雜交水稻
16、”研究成功之后,年近古稀的袁隆平又有了更高的夢想和追求:把雜交水稻推向全世界,造福全人類。他的夢想在不斷延伸、擴展。在梳理層次的過程中,既要明確三階段夢想的區(qū)別,又要找出它們的共同點:
“解決全世界人民的吃飯問題,造福全人類”,這是一直支持袁隆平走向成功的精神動力。只有弄清“夢想”的內容才能進一步把握“尋夢園”的內涵,在分析過程中應注意對人物精神和心理的把握,理清事件固然重要,但通過敘述事件贊美人物精神品質才是作者要表現的根本。?
本文融敘述、描寫、抒情、議論為一體,細致刻畫了人物的神態(tài)語言、精神面貌,具體展示了人物的奮斗經歷和成果,并對人物的精神作出了中肯的評價。文章脈絡清晰
17、,真實可信;結構上詳略得當,剪裁合理。
本文語言準確生動,充滿感情,充分展示了袁隆平的精神品質和成就。如“義無反顧”、“一頭栽進”反映出袁隆平為實現理想執(zhí)著追求,不計得失的決心和犧牲精神?!笆澜缧浴笨梢娧芯侩s交水稻的難度之大,從側面突出了袁隆平的決心與自信?!罢麅赡陼r間”,“所有的”強調袁隆平研究花的時間、耗費的精力多,表明他探索水稻——天然雄性不育株的艱苦程度?!懊利悺币辉~多次出現,但意義不盡相同,意蘊豐富,讓人回味。對語言品味應從朗讀入手,可先大聲自由朗讀。在讀中品,在品中評,既有感性體會,又有理性分析,結合起來必然會有好的收效。?
??
問題1??思考:
作者在文章
18、的開始就提出了一個問題:袁隆平為什么會走上艱苦而陌生的農業(yè)研究的道路?對此你是怎樣認識的??
為了尋夢,即解決全世界人民的吃飯問題,造福全人類。?
問題2?思考:
他的夢想是怎樣形成的,可分成幾個階段?每個階段他又為自己的夢想付出了哪些努力?
少年:對園藝場美麗的憧憬。
青年:讓“所有人不再挨餓”。
老年:培養(yǎng)超級雜交水稻,造福全人類。?
問題3?思考:
袁隆平的“尋夢園”指的是什么??
袁隆平追求的是有著淳美境界的偉大事業(yè),即他的農業(yè)科學研究。?
問題4?思考:
本文展現了袁隆平怎樣的精神風貌和品質?
以“尋夢”為線索,通過
19、記敘袁隆平幼年時立志,青年時艱苦奮斗,中年后的成功和不懈追求以及古稀之年為更“淳美的境界”而“不斷前進”的典型事例,贊揚了袁隆平以全國人民和全人類的根本利益為出發(fā)點,獻身科學,執(zhí)著追求,不懈奮斗的精神。?
??
體驗反思:
1.?文中“美麗”一詞多次出現,你認為袁隆平與“美麗”是否有聯(lián)系?
2.?袁隆平稱自己有點“癡”,你是否贊同他的自我評價??
3.?袁隆平的“尋夢”過程給你帶來什么啟示??
4.?圈點批注,畫出文中的關鍵語句,進一步體會人物的精神品質。?
??
拓展延伸:
⑴模擬一次新聞發(fā)布會,采訪一下剛獲得聯(lián)合國知識產權組織“杰出發(fā)明家”金質獎、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科學獎”等八項大獎的袁隆平先生。?
⑵情境設置,口語交流:袁隆平先生將要參加母校——武漢四中的校慶,請你以學生代表的身份在歡迎會上致辭。?
⑶寫作訓練:以課文為依據,請你為《袁隆平傳》寫一篇序言。
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多謝您的瀏覽!